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刘强东的大烦恼:京东患了大公司病
  • 2015/5/28 17:09:33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没人知道,对京东CEO刘强东来说,现在的心情是喜是忧。


特约作者  罗向阳  邱力力 本报记者 郎鹰

 没人知道,对京东CEO刘强东来说,现在的心情是喜是忧。

5月24日,网友爆出刘强东和奶茶妹章泽天在悉尼拍婚纱照的照片,恋爱终成正果。同一天,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京东“iPhone翻新机”事件,称消费者在京东购买iPhone后故障频发却屡遭推诿刁难,而京东此后的一系列公关回应,更是引起众多网友不满,指责其内部管理混乱。

截至本报发稿,翻新机的来源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而这已是京东公关和营销团队在最近暴露出的三大问题。在此前,京东“5·12国际护士节”出现歧视护士群体的“情趣用品”促销事件和刷单事件,也让京东面临各方指责。

截至2014年底,京东员工人数为7.5万人,预计2015年将攀升至10万人。但种种迹象表明,越来越大的京东,已经患上了不轻的大公司病。“(京东)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是在想如何规避责任,如何按部就班处理问题,却难掩其企业管理上的混乱与失误。”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治疗好京东的大公司病,对刘强东来说,或许是比奶茶妹恋爱更为急迫的问题。

京东“罗生门”

  “我很愤怒、很失望、很憋屈。”5月27日,广州读者刘先生在给本报的来电中,连续用了三个“很”字表达他的复杂心情:“作为一个京东金牌用户,对京东的内部管理、产品品质充满了担忧和怀疑。”

 5月24日,央视报道京东“翻新机”事件。报道称消费者2013年12月从京东自营购买了一款苹果iPhone 5c,用了一个多月后,手机频繁死机,直至后来完全不能开机。

此后,苹果官方客服检测为“翻新机”,当消费者投诉维权后,京东不仅拒绝赔偿,而且要求用户交出App Store账户名称和使用密码。而在京东上另一款热销手机中,同样有639位消费者直接质疑其在京东购得的是翻新机。

这随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京东不是承诺自营保证‘正品行货’吗?怎么会卖翻新机?”一时间,各界人士和网友的质疑铺天盖地涌向京东。

自京东建站以来,“自营正品”一直是其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也是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引以为傲的资本。他曾多次公开场合表示,京东靠自营赚钱,对腐败与假货零容忍,甚至扬言“京东若卖假货,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与此同时,京东CEO刘强东与奶茶妹妹章泽天被曝正在悉尼大学拍摄婚纱照。不知是否受此影响,在外界铺天盖地的质疑中,过了整整一天,京东才在5月25日的下午5点45分在微博上作出“得到了苹果授权,渠道是正规,是正品行货”的回应。

“从一家互联网企业来说,这个公关反映速度之慢让人吃惊。”华东政法大学电子商务法研究所研究员张韬认为,更让人吃惊的是京东表示向用户索要苹果ID密码是正常行为,“但实际上用户ID密码包含了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任何经营者无权要求消费者提供,京东明显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这还只是京东失败公关的开始。面对京东的说法,苹果官方“打脸”表示京东并没有获得苹果的授权。

 在京东的第二份声明中,其表示“翻新机”的供货商为中国联通全资子公司联通华盛,供货来源正规可靠。此后,联通华盛也开口回应,称供应的iPhone 全部采购自苹果公司,从未涉及iPhone翻新机的销售业务。

京东和联通华盛都强调自己的货源是有保证的正品,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是京东、联通华盛采购售卖翻新机,还是消费者恶意掉包,甚至是苹果本身在售卖翻新机?

 5月26日至27日,本报记者多次联系京东公关团队,得到的回应均是“正在调查中,以声明为准”——至此,一起看似简单的“翻新机”事件,竟变成了扑朔迷离的“罗生门”事件。

 

管理失控下的混乱


京东内部架构图

京东家电数码出现问题并非孤例。此前,多家媒体都报道在京东购买的红米手机和iPhone5S手机是二手货,消费者在长时间维权后,却始终没有京东的处理结果。

数码之外,母婴、化妆品、酒水、甚至是润滑油等亦都是京东近年来被频频投诉的假货重灾区。

2013年7月,读者冯先生就向本报投诉称,在京东自营买到的化妆品是假货,此后他以消费欺诈为由,将京东商城和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2014年6月,又有消费者向本报投诉微信购物平台公开大甩卖美版iPhone4S的消息。

根据此前本报的调查,京东出现大量产品质量问题,除了快速扩张的京东对第三方卖家的监管明显力不从心外,其内部对自营的采购体系和管理渠道也存在问题——先是2012年12月,京东IT采销部电脑业务一采购经理,收取回扣数百万被送上法庭;此后又是京东小二向商户索贿,开出各种代买清单消息曝光;然后又是在今年3月,曝出其采销部冰洗组一采销经理,利用可以发起促销抽奖活动并确定中奖人的职务便利,在两年的时间里多次让自己“中奖”数万元。

在众多“内部腐败”案例中,最知名的是身为京东高级副总裁的吴声,多年来利用京东高管的职位便利,为自己控股的私人公司牟取便利,金额涉及数亿元。

 而今年4月初曝出的消息,更是让外界对京东内部管理之混乱失控瞠目结舌:一位名叫“京东-白凌云”的京东运动母婴行业员工,直接对商户提出要求进行最低50万元的刷单。刷单在电商行业来说是常事,但让人惊讶的是,该员工表示这是经过了领导审批的“组织性刷单”。

不仅如此,京东在促销活动上也“让人大跌眼镜”——今年“5.12国际护士节”的促销活动,竟然是护士装情趣内衣、情趣制服的促销。这引起了众多护士的抗议,尽管此后京东发微博道歉,但这些活动是如何出笼的,至今仍是个迷。

实际上,记者调查获悉,京东内部团队管理条线并不明晰。“京东给我的感觉是,内部管理相当的混乱,就连对外的公关部门都职责不清晰。”一位多次采访过京东的财经记者说,他找京东公关采访时,得到最多的官方回复是“这个事情不关我管,不清楚。”

 

家长式管理留下的隐患



京东商城的内部管理模式,以种种KPI进行判断


“机构臃肿 、人才流失、质疑重重,这是大公司病的典型特点,如今的京东就是如此。” 在《中国企业家》、《彭博商业周刊》前科技主笔王长胜看来,翻新机事件折射的是京东患了“大公司病”,管理已经成为京东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问题。

根据财报,2014年京东年交易额的增长率为107%——它已经连续八年维持100%以上的增长率,但同时,京东全年净亏损了49.41亿元,2013年京东全年亏损仅为0.49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对于任何一家员工超过2万人、办公地点多达20个城市的大公司而言,都很容易因为管理不善患上“大公司”病。更何况,京东作为增速最为迅猛的中国电商之一,它2014年底的员工数量是7.5万,2015年的员工数量更会攀升至10万。

从成立开始,刘强东就一直保持着对京东的强大掌控力和权威。比如京东每天的早会,全国100多位部门经理都要参加,在20至40分钟的会议上,刘通常会快速做出决策。

相关资料显示,在沈皓瑜2011年8月入职京东以前,直接向刘强东汇报的人多达22名——而在西方经济管理学中,公司CEO直接管理的人数不超过6人为宜。

不仅如此,刘强东还实行了一种名为“ABC管理”的模式——除了直接管理的人需要向他汇报外,刘还要了解基层员工的动态。比如,刘强东过去有请快递员吃饭的习惯,在饭桌上直接解决他们的难题,“他的邮件就是圣旨,每位领导都是放下手中的事情,马上来办理他的邮件。”

 曾在联想工作16年、2012年年初加入京东的首席营销官(CMO)蓝烨就公开承认,京东的管理体系还是小公司制度,“管理方式简单粗放”。

    这与刘强东的个人经历相关。1996年7月,刘强东本科毕业后进入日资企业深圳日宝来福工作期间,对日本人精细化管理风格感受至深——日本人对于发传单这样的小事都有严格标准,传单发送的误差率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

 相比之下,马云尽管在阿里巴巴也是“神一般的存在”,但有18罗汉以及完善的体系,而腾讯,在不断分拆重组外,还不断引入各种职业经理人,马化腾甚至都很少出现在腾讯大厦的办公室。

相比阿里巴巴、腾讯以及百度,京东管理更大的难题是,京东的快递、仓库、客服、采购等基层员工比约占80%,程序员等技术员工仅占10%左右,但这些基层员工却往往拥有很大的权利,“滋生了内部贪腐和管理混乱的土壤”。

而京东自营+第三方的商业模式,让京东的管理更为复杂,加上京东十分依赖于刘强东个人的高速运转,一旦刘强东个人稍微懈怠,就会影响整个公司层面。

“刘强东个人能力哪怕再强,也不可能事事俱到。”2012年1月,一位京东内部人士就对记者坦言。2012年年底,原UT斯达康高管隆雨也直言不讳地告诉刘强东:“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的管理风格,很快你就会成为这家公司的瓶颈。”

 实际上,刘强东本人心中也清楚,随着京东市值达数百亿美元的快速扩张,以及员工的迅猛增长,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京东,都不可能在像过去那样“家长式的控制管理”了。

 从2012年开始,刘强东想到了“强行放权”,他在“ABC”管理模式之外,引入了“8120”和“2N”体系,打造出“倒三角形管理”管理模型,用种种KPI表格决定选人、留人和辞退。此外,他还引入了多位职业经理人,主动到美国学习英语。

“如果我离开公司几个月它就出问题了,那么我确实是这家公司的瓶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刘强东如此表示。

 

刘强东的大难题

但很明显,针对京东如今的问题,刘强东对管理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和改变,并未能达到外界,以及他内心期望的效果。

  实际上,员工数量多否并不是“大公司病”的问题关键所在。比如亚马逊,它的员工人数在2013年就超过了10万人,并且以每年3万人的速度增加,三星的员工数量大约是27.5万,而谷歌的员工数量甚至高达54万。

“京东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它过去过于保守的管理体制,这几年来是从表面,还是从根本上进行改变了?”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说。

 在李成东看来,京东的“ABC”、“8120”和“2N”模式的特点,包括团队、物流、成本、效率以及拒绝小团体、帮派化。这种管理模式的好处在于高效、层级分明,同时可以遏制贪腐、集权。

其弊端在于,其管理体制是以KPI(关键绩效指标)为驱动,员工容易聚焦短期业绩而忽视业务创新——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正是京东今年4月底“领导组织刷单冲量”的根本原因。

 此外,这种KPI和数据导向的管理模式,在给京东带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开放平台和自营业务的争抢问题。

“我们是打酱油的平台。”京东第三方商户一位负责人就表示,在淘宝和天猫,拥有一整套市场化的流量分发机制和排序规则,而京东的规则是模糊的。“自营往往被排在首页的前面,开放平台中各个品牌都排队等在后面,为了生存,一些商家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不得不铤而走险。”

熟悉刘强东的人士称,这个问题他也有所重视。 2014年,刘开始着手解决自营和开放平台资源争抢问题,将开放平台和自营中重合的品类合并,按照品类特征、份额等因素综合评判,给其中的一方进行统一管理。

具体而言是,京东不再以自营和开放平台来区隔管理商品,而是划分为一级部门、二级部门、三级部门。其中,数码、家电、日用百货、POP开放平台等并列为一级部门;服装、运动健康、户外、母婴、食品酒水等归于二级部门,服装、运动和户外向POP开放平台汇报,母婴和食品酒水向日百汇报;再往下是三级部门,比如有内衣、男鞋女鞋等,又向上一级汇报。

种种动作,表现的是刘强东仍在加强其“控制力”,但这里面的问题是,当涉及的部门、环节越多、越细致,这种“控制”就越混乱。比如食品,虽然统一划给了日百管理,但其中既有自营,又有第三方。再比如家装,因为占仓储空间较大归于POP开放平台,但是其中的小型电脑和餐桌,又接入了自营。
当然,更关键的还是管理者本身——尽管刘强东在“放权”的这几年引入了不少职业经理人,但是在过去短短2年多时间里,却已出现了多次的高管大变动。

 记者统计发现,2011年至今,京东先后引入沈皓瑜、李曦、王亚卿、蓝烨、隆雨、蒉莺春、赵国庆、蓝烨等高管,但同时姜海东、乙壤月、张川、李大学等高管也先后离职。

熟悉京东商城内情的人士透露,京东大规模引入高管的同时,也遇到新老派系文化冲突的问题。“新派”是具有国际企业管理经验的空降兵,“老派”则是与刘强东摸爬滚打一起创业的老管理层。“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已成为内部不和谐因素。”上述人士表示,这也是刘强东在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都对所有部门高管全部换岗的重要原因。

更让人惊讶的是,2012年2月京东宣布首次设立CTO(首席技术官)职位,王亚卿成为首任CTO,当年12月离职后,3年来京东的CTO一直空缺——这在国内外的大型互联网企业中,只有京东这个案例。

或许,“翻新机”真相终有水落石出一天,但让外界更不懂的,是京东在各种负面消息频出时,作为京东创始人、掌舵人的刘强东,最近一年来更多的是以另一种方式出现——他和奶茶妹章泽天的约会照片及相关消息,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娱乐版。

 “这的确有些让人看不懂,纵观中国商界,很少有巨头每天围绕的是恋爱、约会消息。”财经观察人士谢牧红对记者称,根据她的观察来看,刘强东似乎还很享受这种露面方式,5月初刘强东与奶茶妹公开出席“京东奶茶店”开业仪式就可见一斑。在谢的心中,这与当初身穿一身粉红京东快递服,亲自给用户送货上门的刘强东已相去甚远。

 

“或许,这是刘强东强行放权后的必然选择,也是京东必须经历的阵痛。”一位曾多次接触过刘强东的媒体人士说,“要想不陷入大企业病中,CEO远见卓识、身先士卒是其一,有很好的团队能雷厉风行是其二,但要做到上下一心,还需要有制度上的保证。马化腾靠的是从上到下围绕产品而形成的做事法则,马云则靠的其强大的洗脑能力,包括其在考核上对价值观认同的倾斜。但是刘强东呢?

 

 

 

相关链接

 

这些巨头也有“大公司病”

谷歌:创新失灵

 

谷歌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创新型的公司,但是在Google X实验室之外,Google这种自上而下的创业公司般的创新模式已经变淡。它依然保有招牌式的20%的自由时间,但在这个庞大的数十万人公司里,创新制度也逐渐开始失灵。

“在以前,你可能只要说服几个人就能获得资源来进行一些开发。但现在,你的主意很难脱颖而出,而且获得资源远远不是说服几个人的事情。”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Google员工说,“即使投入了资源,可能这种创新最后也不过变成了某些功能的创新。”

该员工表示,个人的想法完全不可能有更大的影响力,以及,那里也开始充斥着办公室政治和官僚主义,创新决策的流程和考核的方式开始发生改变。

 

百度:吃搜索老本

相比阿里和腾讯,百度的“大公司病”更严重,首先是从产品层面,过去几年腾讯推出了微信、阿里推出了支付宝、天猫这样的杀手武器,百度却基本上一事无成,还是吃的搜索老本。

另外,也有人士指出,百度无法像腾讯一样建立起产品经理导向的内部文化制度,而性格内敛的李彦宏也无法做到像马云那样宗教般狂热的制度保证。在一篇百度前员工的总结中,“李彦宏的性格内敛,导致了百度技术层面的封闭。”

阿里巴巴:反腐大难题

反腐,是阿里巴巴“大公司病”中最大的难题之一。

3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开信,宣布关闭平台上26家涉嫌腐败的商家。

阿里上一次集体公布违规名单,是在2012年。2012年的反腐风暴,让聚划算总经理进了监狱,让当时的CEO卫哲黯然离职。

表面看,阿里巴巴难解的腐败问题,是小二和其他人贪欲导致,但实际上市阿里架构所致—— 由于阿里巴巴采取了平台模式经营,形形色色的商家在旗下淘宝、天猫等平台上开店。这十分考验平台的管理能力,也容易在这过程中滋生腐败。 
本文出自2015-06-01出版的《电脑报》2015年第21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shixi01)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