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伦敦奥运的中国式争吵
  • 2012-8-6 16:57:21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程朋
  • 作者:
【电脑报在线】伦敦开幕式开始了,吵!羽毛球女双队员被罚了,吵!举重得零分了,吵…… 在微博、论坛、贴吧构筑的社交平台上,一场伦敦奥运的中国式争吵正在上演。

    伦敦开幕式开始了,吵!羽毛球女双队员被罚了,吵!举重得零分了,吵……

 

    在微博、论坛、贴吧构筑的社交平台上,一场伦敦奥运的中国式争吵正在上演。

 

某大型论坛的奥运专题,全是这种火药味十足的帖子

 

    比开幕式更喧嚣的一场“表演”

    7月27日当地晚上9点,英国伦敦碗体育场,一场喧嚣而庞大的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开始了。

 

    几乎与此同时,另一场同样喧嚣同样庞大的“表演”在数千公里外的中国同样悄然登场——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这场“表演”的威力之大,最后甚至盖过伦敦奥运会本身。

 

    9点02分,当演员们还在体育场内田园草坪上用英国人特有的慵懒味道翩翩起舞的时候,一条“约翰牛的开幕式太无聊”的帖子出现在中国最大网民社区天涯论坛里面。

 

    这是关于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第一个评论,更准确地说,这是第一个导火索,

 

    从这个时候开始,网上涌现出来的无数个导火索,点燃了一场围绕奥运会开始的充满火药味的中国式争吵。

 

    “这场争吵就是如同一个灌满火药的火线,先是围绕‘伦敦奥运会到底好看不好看’争吵,然后就把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也燃进来了,最后上升到民族价值观差异的争吵。”

 

    说这话的是一个民间互联网研究小组主管林晓平,奥运会开始之后,他和他的团队伙伴们就一直进行了网上舆论的跟踪分析,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

 

    在记者面前,林晓平出示了一个简单的数据,很能说明这场围绕伦敦奥运的中国式争吵。

 

    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后的2个小时中,国内微博社交平台一共出现了1540次奥运内容的微博评论和转发,天涯、网易等大型论坛跟奥运相关的帖子数量达到285万条。其中关于北京奥运和伦敦奥运的对比,微博占到了470万次,帖子占到了82万条。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结束之后的24小时内,关于两个开幕式的对比微博和帖子比例继续上升,最终微博达到了1120万次,帖子突破了240万条。

 

    在这些数据中,也能看出不同社交平台在奥运会上的一些差异。

 

    在新浪微博上,很多加v的微博名人都对伦敦奥运持肯定态度,甚至对比北京奥运开幕式,认为过分追求场面并不见得是个好事情。

 

 

    喜剧演员周立波在实名认证的微博上评价:“奥运开幕有感:庄严只能告诉别人你很强大,而幽默却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强大。幽默比庄严更真实,幽默比庄严更自信,幽默比庄严更强大”。

 

    而在论坛里面,对伦敦奥运会持否定态度而力捧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比例则更高,甚至是一边倒的形势。

 

    伦敦奥运开幕之后,天涯论坛里访问量最高的一个奥运开幕式帖子是ID为“乘小船游江南”的网友在7月28日下午15点53分发出的,标题为《重温北京奥运开幕式NHK中文字幕》,,访问量达到31576次,里面的回复基本上都是支持北京奥运会的。

 

    7月28日下午,作家郑渊洁在微博上发起了“关于伦敦、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比较的投票”,截至31日晚间,在参与投票的1.3万人中,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胜出”的达到40.9%,认为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更好的则为20.9%,认为二者“一样棒”以及“没有可比性”的分别为13.3%和21%。

 

    林晓平认为,微博平台上的行业专家、知识分子占到很大比重,名人效应更强一点,所以在评论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更多从文化内涵、艺术手法这样的角度去审视和判断。

 

    相对微博,论坛、贴吧这些社交平台更草根化,普通网民的比例至少占到了95%以上,这决定了评论开幕式的出发点更为直观,就是从视觉感受这种直接的方向去得出好看还是不好看的结论,自然场面盛大气势恢宏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能博得普通网民的青睐。

 

    消极让球事件的24小时争吵

    如果说开幕式之争是围绕“好看与否”进行拌嘴的话,那么中国羽毛球女双的消极球事件则激起了网上一场“合理与否”的争吵。

 

    8月1日上午,英国BBC突然发出一条快讯:羽毛球女双头号于洋/王晓理以及其他三对韩国和印尼选手因为消极比赛被取消参赛资格,而在这此前,围绕女双是否打假球的争论,国内网民的激烈争吵已经整整持续了24小时。

 

    支持于洋/王晓理的网民认为消极比赛这种现象是不太正常,但只是利用合理规则,谈不上违规;反对这种行为的网民则认为完全破坏了体育竞技的本质精神,典型的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8月1日下午18点,国际羽联正式宣布取消四对女双选手参赛资格之后,该事件的热度更是在各大社交平台迅速上升,也给这场争吵起到了火上浇油的味道。

 

    在截至晚点22点30分的5个小时之内,“国羽故意输球遭罚”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热门话题头条,评论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4569652次。新浪体育以快讯形式介绍处罚消息的一条微博,两个小时内转发量突破了44430次,评论达到14366次。

 

    在微博的评论里面,各种观点碰撞和争吵达到了顶峰,可以说是吵成一团。

 

    一个叫“风流杨郎中”的网友愤愤不平地说:“说我们兴奋剂没人说话。挂错国旗没人说话。现在终于有人站出来了,可信(联系上下文应为“可是”,但原文如此——编者注)枪口冲着自己人!我们球员脑子又没病!在已经确保出线的情况下去和不一定战胜的对手死磕只为了去对战自己本国的选手然后把他们干掉?!定了一个狗屁规则,漏洞百出,然后看着漏洞被利用,觉得不爽了就处罚人家队员,什么玩意!!!”

 

    另一位ID为“非典型主播张帆”的网友则坚决支持处罚决定:“太好了!在我看来国际羽联处罚的还太轻了,对着四对选手应该追加禁赛两年。”

 

    争吵的不仅仅是社交平台的网民们,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电视上聊到女双被罚的事件时,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情绪:

 

    “现在许多人开始用道德角度攻击运动员,但实际上是不合理的。老旧的规矩、不合理的安排导致本国选手提前遭遇。对此,应该修改规则,而不是单纯指责运动员。不赢却可以获利的规则是糟糕的!!”

 

    除了上面的争吵,围绕“孙杨朴泰桓之争”、“保卫叶诗文MM”、“中国举重零分谁之过”等热点,中国网民更是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吵得不亦乐乎,将各种各样的话题纷纷卷入其中。

 

    从“举国体制是否应该改革”到“选拔机制是否应该公开”这些过去奥运会期间并非热点的话题,如今却成为了议论的焦点,争吵的话题越来越深入,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这种中国式的争吵,也成为本次伦敦奥运会上一种独特的现象。

 

    “这种中国式争吵不是坏事,是好事,说明中国人对奥运会的关注点和评判价值的日益多元化,借助互联网,人们不仅关注奥运本身的成绩,更会去关注一些他们所感兴趣的点。”

 

    8月4日下午,记者在工作博客上写下了上面这样一段话。   

 

    互联网改变中国人的奥运会看点

 

    李克东至今在家里还保留着1988年第一次去韩国采访汉城奥运会的工作照,在李克东家里,记者看到照片上的他显得非常清瘦,拿着一台当时非常流行的海鸥照相机。

 

    “那时候能采访奥运会,除了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就是我们几家体育报纸。”说起这话,李克东脸上掩盖不住骄傲,作为一家体育报纸的资深记者,李克东参加了从1988年到现在的所有奥运会的新闻报道。

 

    在李克东印象中,早期国内老百姓关注奥运会,就是关注中国队的成绩,而且渠道很单一,除了电视,就是报纸。

 

    1988年体操选手李宁在汉城奥运会上遭受惨重失败,成为当年奥运会上中国人最关注的事件。“那时我们一回国,报社收到的读者来信就是哗哗的一堆堆,全是愤怒指责李宁的,认为他对不起国家的培养,甚至偏激的还要求国家体委处罚李宁。”

 

    说到这里,李克东翻开了一个泛黄的工作笔记,上面记载了当时的一些读者来信片段。记者随便翻阅了一则,有几句跳入眼帘:“……请扪心自问,对得起培养你的教练吗?对得起供你吃供你穿的祖国吗?”

 

    那个年代,中国人对奥运会的关注点很简单,就是中国队得多少冠军,对中国运动员的关注也很简单,就是你能不能拿金牌。

 

    在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国内对奥运会的关注稍微多元化一些了,那时候报纸上偶尔也会出现“奥运会不能唯金牌论”之类的评论,但整体上还是以关注成绩为主。

 

    真正起变化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姚明向队友发火的事情发生之后,大家在网上讨论“姚明是否该尊重队友”,那个时候互联网开始深度介入奥运会和普通中国人之间,成为一个新的平台。而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不提到“大脚印风波”和“假唱风波”。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精彩画面让很多人难以忘记,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假唱风波”和“大脚印风波”却让开幕式陷入了另类的争吵。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至今觉得很无奈:“当时是一个整体的艺术表演,无论背后的声音,还是林妙可本人,都是情境再现的一部分,算不上假唱”,至于“大脚印风波”,张艺谋解释说:“这是为了视频播放需要,不可能做到实时去拍摄大脚印烟火。”

 

    赵兴奎在北京奥运会时还在美国一所州立大学攻读新闻传播学研究生,他也全程参与到这场风波的网上争论。

 

    那时网上吵得之厉害,连韩寒这样的社会名人都卷了进来。有人说这就是艺术表演,很正常,有人则说这是作假,是重大丑闻,甚至上升到政治高度,火药味之浓,谁也不能说服谁,这种情况是中国参加奥运会之后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后来我们还专门做了一个课题研究,认为这体现了一个媒体传播的新特点,就是互联网平台导致大家开始对奥运会的评判有了分化,不同的人开始关注不同的点,比如有些人关注今天中国队得了几块金牌,有些人关注那些失败的中国选手,有人则关注中国队的表现是否符合他们的价值标准,甚至有人会关注那些女选手长得漂亮。应该说从北京奥运会开始是一个分水岭,这之前大家都是关注金牌。”赵兴奎对记者说。

 

    的确如此,从北京奥运会开始,人们对奥运会的关注点开始分化,或者说多元化。这些关注点或低端,或高端,或正面,或负面。

 

    正如赵兴奎所说,有的观众甚至就只关心选手漂亮不漂亮,或者帅气不帅气。比如当时跳床队的何丽娜夺得冠军,跳床这个项目本来无人关心,属于绝对的冷门,结果何丽娜在获得金牌之后,迅速凭借靓丽的外貌在网上迅速走红,受到众多年轻男性的追捧。

 

    7月31日,记者找到华中科技大学传播学副教授唐志东时,他正在收看叶诗文的游泳比赛。

 

    唐志东教授认为,这次奥运会期间网上的关注焦点确实与以往有所不同,“比如金牌主义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

 

    在他看来,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已经举办过奥运会了:“主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国民心态会发生变化,人们会更加理性、多角度地来看待奥运会以及金牌的多少,日本和韩国都出现过这种现象。”

 

    他也注意到了社交媒体对于网民在奥运期间关注焦点的影响:“微博是个自媒体,网民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关注点有更加平民化的趋势。”

 

    “不过网民也只是一个群体,并不代表全民,”唐志东特别强调。

 

    而香港中文大学博士任珏则认为这种争吵并非奥运会所独有的,这不是一个行业现象,而是一个社会现象。

 

    “比如春晚,以前没有社交媒体的时候,大家其实也会对春晚吐糟,只不过是各吐各的;有了微博之后大家一起吐槽,不同的声音就会变得非常明显;奥运会也是如此。”

 

    在任珏看来,社交媒体对于奥运观众最主要的影响是让口水战变得更加激烈:“过去在论坛上的口水战都是小范围的,现在有了微博,参与的人数更多,参与度更高,口水战波及的范围和影响力也就越大。”

 

    谈到奥运会期间线上各类口水战的具体内容,任珏认为与非奥运期间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比如中韩间的矛盾,或者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在网上向来就是争议话题,经常引发口水战。”

 

    当奥运会遭遇“上纲上线”

    已经从某门户网站体育频道离职的王慧至今还记得2008年8月18日中午在鸟巢发生的那一幕:

 

    “当电视上播放出刘翔退出比赛的画面,我们编辑中心全懵了,接下来怎么报道?是支持还是不支持?网友会怎么反应?”

 

    王慧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几分钟之后,刘翔退赛的消息迅速在网上炸开了锅。

 

    网民评论完全两极分化,一边是“骗子”、“卖国贼”、“懦夫”等帽子被纷纷扣到刘翔头上,另一边则高举“运动员健康高于一切”的大旗,充分理解刘翔退赛的行为,黄健翔、董路、韩乔生等知名体育人士纷纷卷入这场争吵,随后韩寒、李承鹏也针对刘翔退赛发表评论。

 

    “上纲上线”是这类争吵最大的特点,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极力将话题引到自己所推崇和拥护的价值观上面,而社交平台等互联网产品则放大了这种争吵的威力。

 

    在关于女子举重零分失败的争论中,“反思体育领域的举国体制”将这场争论推到了最高潮,尽管从外表看来,零分失败和体育领域的举国体制的直接关系并不大。

 

    8月1日晚上21点51,颇有争议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在自己博客上针对两位中国羽毛球女双选手被取消奥运参赛资格的事情,以他特有的方式向他的对手们开炮:“更可恨的是一群中国无耻学者,竟然辱骂中国运动员没有人格国格。”

 

    在孔庆东看来,中国很多专家学者都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对立面,积极为西方价值观摇旗呐喊,而这次关于女双被罚的争吵让他找到了最佳攻击点。

 

    至于两场开幕式的对比,攻防双方更是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高度。

 

    一方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捧上了天,从而给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扣上了“忽视人性、忽视民生”的大帽子,甚至最终论证出“东方文化的落后”——一个微博认证为科幻作家的韩松网友在观看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不到一半的时候,就激动地在网上留言:“这代表了人类历史进步的潮流。”

 

    另一方则把伦敦奥运会骂得狗血淋头,认为这证明了“西方的衰败,中国的崛起”。学者司马南就公开嘲讽伦敦奥运会不会反映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的丑恶,并说这场开幕式证明“日不落帝国毕竟落了。”

 

    “这些争吵的背后严格说来是我们这个急剧转型的国家在奥运会上的一个投影,与其说是针对奥运会中国队表现的争吵,不如说是民众思想和价值观在经历多元化之后发生的碰撞——这种争吵,远远没有结束,只是一个开始。”

 

    8月4日,记者在自己微博上发出一条“你如何看待关于奥运会的各种争吵”微博之后,一位叫“欣欣知我心”的网友写下了上面这段感叹的话。

 

    发出这样感叹的还有《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他在看完开幕式之后感慨地说:“中国社会最缺的仍是自信,而建立自信,比建立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体系更难。瞧一个憨豆先生把我们大家折腾的,呵呵。”


 
本文出自2012-08-06出版的《电脑报》第31期 A.新闻评论
(网站编辑:吴融)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