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3D打印是泡沫吗?
  • 2013-7-5 15:16:00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邓晓进
  • 作者:
【电脑报在线】自去年以来,3D打印技术始终是全球科技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不过此前的普遍看好,今年以来,科技界唱衰3D打印的声音越来越多。近日,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的言论又一次引爆了围绕3D打印的争议。

    自去年以来,3D打印技术始终是全球科技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不过此前的普遍看好,今年以来,科技界唱衰3D打印的声音越来越多。近日,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的言论又一次引爆了围绕3D打印的争议。


3D打印的耳朵


风光不再,3D打印频遭质疑

    “3D打印只是噱头!”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郭台铭并不认同3D打印将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并放出狠话:“如果是真的,那我的‘郭’字倒过来写。”

    郭台铭称,3D打印并非新技术,鸿海早在30年前就已使用;但该技术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因而不具有商业价值,他对此并不看好。

    由于鸿海在IT和制造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郭台铭的言论迅速引发热议。不过这并非3D打印第一次遭遇公开质疑。事实上,如同每一个被热炒的新技术,3D打印在被追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争议。在3D Systems和Stratasys两家龙头企业股价飞涨之后,资本市场越来越多地用“泡沫”来形容这个行业。

    去年10月,研究机构Gray Wolf Research在深入研究3D Systems的财务状况后对该公司业务模式、并购策略以及研发投入进行了全面质疑。

    今年1月,独立分析师乔吉·迪莫特洛夫(Georgi Dimitrov)撰文详细分析了3D Systems公司的数据,指出该公司通过大规模收购实现增长的模式不具可持续性,认为这是该公司重要的财务缺陷。

    今年2月,美国做空机构香椽(Citron)发布报告,称3D打印被过分炒作,3D打印概念股股价虚高。报告称,过去几年3D打印技术并没有巨大的进步,当前消费级的3D打印机只能打出类似鸡蛋架、梳子和塑料玩具的东西,但3D Systems的CEO阿贝·雷切托尔(Abe Reichental)以及部分媒体和分析师却过分夸大3D打印的前景。

    此后,科技媒体对于3D打印的报道也日趋谨慎,不再一味鼓吹。受此影响,进入2013年后,3D Systems和Stratasys的股票增长势头停滞,风光不再。

    那么,3D打印技术的前景真的被夸大了吗? 

 

不是争议的争议

    在郭台铭炮轰3D打印几天之后,Stratasys董事长兼CEO斯科特·克伦普(Scott Crump)给出了他的回应。在北京的一次产品展示活动上,他坚称继续看好3D打印的前景,表示随着更多材料的使用,3D打印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泛。

    他的观点看似和郭台铭针锋相对,但谈到3D打印“不适合大规模制造”的说法时,他却坦言这一技术确实更适合小规模制造,尤其是高端的定制化产品。

    事实上,尽管3D打印过去一年受到热捧,但除了少数媒体和分析师鼓吹“3D打印万能”的论调,绝大多数业内人士在看好3D打印前景的同时,也对其应用范围有着很清楚的认识。

    在此前接受《电脑报》采访时,3D Systems副总裁凯西·刘易斯(Cathy Lewis)看好3D打印在照明、家具、家用饰品、珠宝等领域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医疗和电影工业中已经取得的成果。而她所列举的具体案例,从牙齿矫正器和人体器官、组织到电影中的跑车和人偶模型,无一例外都是高度定制化、无需大规模生产的产品。

    Stratasys技术传播经理乔•希门斯(Joe Hiemenz)表示该公司的产品重点面向设计师、工程师和教育工作者。他认为3D打印将会在制造业中迎来爆发,但主要会应用在模具等非大规模生产的领域。

    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教师、武汉滨湖机电负责人蔡道生明确表示3D打印不适合批量生产,而适合制造“奇形怪状的、体现自己想法的、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在工业层面,他表示这项技术适用于科研、航空航天等领域,例如制造飞机、火箭的零件:“像上天的卫星、飞船,怎么可能做很多呢?这样的东西和3D打印结合得最好。” 

    可以说,3D打印适合生产需求量小、定制化的产品是业界共识,这与该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密不可分。

    3D打印技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3D Systems公司创始人查尔斯·胡尔(Charles W. Hull)发明的SLA(光固化)技术和斯科特·克伦普发明的FDM(熔融层积成型)是早期的两项主流技术,而这两项技术的发明都是为了解决设计领域的问题,具体而言是将电脑中的CAD模型快速变成实物。

    作为一项添加制造技术,3D打印无需模具,在生产小批量、定制化的产品时相比传统制造工艺能有效节省成本和时间。但也正是由于该技术的原理所限,3D打印很难产生规模效应,因而难以应用于批量化生产。

    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3D打印在打印尺寸、精度、适用材料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打印速度和成本也显著下降,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甚至开始走入消费市场。然而从目前来看,3D打印仍然更像是传统制造业的补充,要想颠覆甚至完全取代后者并不现实。


设计门槛或决定3D打印普及速度

    在成为业界焦点后,3D打印行业吸引了更多的资金和人才,这推动了技术的提升以及机器和材料成本的下降。去年,3D Systems已推出了1000美元级别的桌面3D打印机,面向家庭和教育市场。今年6月,此前一直对个人3D打印市场并不热衷的Stratasys宣布以4亿美元收购桌面3D打印机生产商Makerbot,后者的MakerBot Replicator 2桌面型3D打印机自去年9月问世以来已销售11000台。

    在国内,桌面3D打印机也频频在科技活动上亮相。在5月举行的北京科技周上,3D打印机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许多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也首次目睹这一技术的应用。

    不过,除材料和成本等因素外,在消费领域,制约3D打印普及的还有设计。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在拥有3D打印机之后,如何设计图纸并打出自己想要的个性化物品仍旧是一大困扰。

    正因为如此,针对3D打印的在线设计平台备受关注。身为创业公司的Makerbot之所以能获得Stratasys的青睐,除了在硬件领域取得的成就外,其在线内容平台Thingivers*.c*m也是重要因素。该平台供用户分享3D打印的图纸,目前分享的文件数量已超过9万。

    3D打印在线交易平台Shapeways的崛起同样得益于3D打印的设计门槛。在Shapeways上,用户可以自己上传图纸并让Shapeways打印,但更多用户选择的是购买专业设计师做好的产品图纸,交由Shapeways打印成实物。这一模式可以让用户、设计师和网站运营方各取所需,因而被普遍看好;截至去年底,在该网站注册的设计师已超过7000人。今年4月,Shapeways获得了最新一轮3000万美元的融资,其累计融资金额已达到5000万美元。

    但通过这些平台获得的设计图纸仍主要由专业设计师设计,普通用户能否自己解决这一问题呢?或许,周边技术的发展能带来帮助。例如,随着基于深度学习图片搜索技术的发展,当用户看到一个自己想要的实物时,只需用手机或者智能眼镜将其拍下,图片搜索引擎便能自动找出相应物品的图纸。而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用户可以在将实物打印出之前便看到其真实的效果,这样可以避免因打印出的物品不符合自己期待而浪费材料。

    总之,尽管3D打印难以颠覆传统制造业,但人们对于定制化物品越来越强烈的需求使得3D打印技术前景广阔,不过它的真正普及还有待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

 
本文出自2013-07-08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26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