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被吹大的 AI 泡沫: 很多都冲着骗取政府补贴老路去
  • 2017/4/14 16:07:53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国内最牛逼的科大讯飞、暴风集团,和大部分机器人企业,大部分利润,其实都来自政府供血

深度:

机器人和新能源补贴骗局启示录

 

现在,随着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政府也纷纷计划设置人工智能园区,对人工智能概念企业从资金、税收、政策等方面进行各种扶持。

 

不过,值得警惕的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分支,机器人产业在2014年开始,从无到有到如今备受关注,其中的种种问题,值得有意深度学习、语音识别等领域的企业和政府思考——在政府大力推动和扶持下实现的泡沫产业,并不能掩盖技术落后和研发薄弱等问题。

 

几十家机器人上司公司还是靠政府补贴

 

国内的机器人产业,与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密不可分。机器人产业甚至成为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各省市也纷纷将机器人产业发展纳入重点项目。一些地方政府对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均给予相关补贴。以广西柳州为例,曾初步计划企业开发和购买机器人可按每台(套)投资额的20%~30%进行补贴。2015年,仅广东、浙江两省在机器人领域的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就超过20亿元。

 

2016年,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市把机器人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并大力推进发展。近几年,产业整体发展比较迅速,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了40个,短短几年时间,机器人企业的数量超过了几千家——2015年底,《第一财经日报》的一篇报道称,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数量已超过4000家。

 

“那时候,每周都有全国性的机器人论坛,相关的研讨会更是数不过来。一位机器人创业者表示,这和现在的AI会议热,是一模一样的情况。

 

但是,外界显然夸大了机器人产业这块蛋糕的分量。尽管这几年来,机器人在生产工厂、高危等行业代替了部分工作,甚至走进了餐馆,但是却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缺少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依然孱弱、应用开发不足、行业低端产能过剩、缺少高端产品等,更为突出的问题是,从那些在A股市场和新三板上市的机器人项目制造商的财报来看,机器人制造行业,到现在为止仍然十分依赖来自政府的财政补贴。

 

“AI与机器人”(dnbai2017) 根据沈阳新松机器人、均胜电子、华中数控、埃斯顿、巨轮智能、华昌达、新时达、亚威股份、达意隆、伯朗特、拓斯达和沃迪装备12家上市公司2016年的半年报,政府补助数额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所占比重考察,占比最高者达63.62%,40%到60%之间的有三家公司,10到30%之间有四家,小于5%的有一家,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获得了大量政府补贴,仍有三家公司出现亏损。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尤其是近两年,一些地方政府的补贴行为进一步加剧了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甚至出现骗补现象。部分企业通过贴牌销售、技改和组装,以获得地方财政补贴。比如广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巡视员邹生就曾介绍,在统计广东2016年机器人企业时,各地上报了上万家企业,去除水分后,发现只有159家算是真正的机器人企业,其他企业根本没研发生产机器人,全是以此来骗取政府补贴

 

差点被骗补毁掉的新能源汽车

 

还有一个新兴科技产业,差点被骗补给毁掉了。

 

那就是新能源汽车——“骗补”一词,已经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它身上背负的一个污名。

 

 2009年启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开始,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行动已经进入第7个年头。与此同时,利用政策漏洞,反复骗补、多补已成行业潜规则,一些车企的补贴甚至超过成本。

 

有些企业其实是靠政府的补贴活着的有的生产企业勾结关联用户,利用伪造材料虚构并不存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业务,空手套白狼骗取财政补贴。有的企业因为2016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减少,在车辆还没有完成生产的情况下,提前办理机动车行驶证锁定2015年更高金额的补贴。种种手段,不一而足。

 

2016年,政府的扶持以及行业的发展经历震荡和转折。骗取财政补贴的丑闻曝光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启动骗补调查开始持续200多天的调查和整顿——去年9月,财政部明确列出了作为典型骗补案例的五家企业涉及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10.1亿元。随后,一份号称更完整版的“骗补名单”也浮出水面,按照该名单,被调查的93家企业中有72家企业存在骗补和违规谋补行为,涉及补贴资金92.7亿

 

72家骗补名单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在2017年2月4日,也就是农历鸡年的第二个工作日,工信部在官网公布了包括力帆在内的7家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同时,国家调整补贴政策,将技术水平低下、纯为谋取补贴而生的车型排除在扶持范围之外,并用更加市场化的激励机制逐步取代直接的财政补贴。

 

不管最终有多少家企业实施了骗补,但对于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对心怀希望、大力扶持的各地政府而言,骗补潜规的曝光无异于一盆冷水当头浇下,骗补这种恶劣行为的存在对行业的发展也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


本文出自2017-04-17出版的《电脑报》2017年第15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shixi01)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