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AI传奇第十四回 无人车的梦想与现实
  • 2017/5/31 16:22:27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无人驾驶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因为它会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交通革命。而实现无人驾驶,又何其艰难。

@陈宗周

 

      无人驾驶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因为它会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交通革命。而实现无人驾驶,又何其艰难。

自动驾驶领域的收购狂潮

      2017年3月13日,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宣布,以每股63.54美元的价格现金超高溢价收购以色列科技公司Mobileye,总价为153亿美元。收购完成后,英特尔的自动驾驶事业部将并入Mobileye。

      成立于1999年的Mobileye,是鼎鼎有名的智能驾驶技术提供商,其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算法、芯片和特斯拉、宝马、大众等知名汽车行业客户,能让原本是计算机芯片厂商的英特尔得到关键技术和客户,一步跨进汽车自动驾驶大门。

      2016年10月27日,英特尔的强劲对手之一高通公司,以470 亿美元的高价收购恩智浦(NXP)公司,这家荷兰半导体厂商在汽车智能电子,尤其是车联网(V2V,即车与车互联)领域具有极高的话语权。高通公司对自动驾驶关键技术,同样志在必得。

      两大芯片巨头的收购,还只是自动驾驶领域并购的两场重头戏,据统计,一年多时间内重要收购和投资达到30多起,总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一掷千金的包括福特、通用、宝马、丰田等汽车巨头。

      这样的疯狂收购,让自动驾驶技术初创公司身价扶摇直上。2016年3月份,通用汽车10亿美元收购的旧金山无人驾驶技术公司Cruise Automation,是仅有 40 人的初创公司;而2017年2月福特汽车10亿美元投资匹茨堡ArgoAI公司,成立仅一个多月。

      自动驾驶领域内的收购狂潮,预示着一场产业风暴已经来临。有乐观预测,到2020年无人驾驶或智能辅助驾驶的汽车将达1亿台,而到2025年,自动驾驶汽车产业规模将超万亿美元。全球汽车保有量超过10亿台,是AI技术最大的应用场景,无人驾驶汽车,是人类的伟大梦想。


无人车之路

      无人车和无人机一样,也是属于AI领域的一大类移动机器人。但无人车涉及的概念比较混乱,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这些名词常常纠缠在一起。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 International,前身为汽车工程师协会)定义了自动驾驶从0级到5级的6个级别。分别为无自动化驾驶、辅助驾驶、部分自动化驾驶、有条件自动化驾驶、高度自动化驾驶、全自动化驾驶。1到3级虽然也可以称为智能驾驶,却需要人来处理行驶过程中的情况,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动驾驶。第4级智能驾驶中,汽车可自行处理所有行驶相关任务,但严格限定在封闭停车场或高速专用车道等特定场景,这可以说是特定场景的无人驾驶。第5级是完全自动化的汽车,才可以称为无人驾驶。由此可见,智能驾驶概念涵盖很宽,自动驾驶标准较高,而无人驾驶标准最高,是顶级目标。

      虽然无人驾驶车有如此高的标准要求,但无人车的研究历史却非常久远。1921年在无线电杂志中就报道过无线电遥控车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的无线电遥控坦克曾投入对芬兰和德国的实战。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资助的AI项目中,就有移动机器人ShakeyShakey是一个有轮子的平台,装有电视摄像机、传感器和计算机来完成导航等任务,在当时已经是很先进的无人车了。在20世纪,全球无人车研究项目都主要用于军事,DARPA依然在大规模资助自主陆地车辆(ALV ,AutonomousLandVehicle)的研究。

      2002年, DARPA举办了一项奖金为100万美元的公开竞赛。2003年2月,DARPA局长安东尼·泰瑟尔(Anthony Tether)高调宣布,将于2004年3月在内华达州莫哈维沙漠举行首届智能车挑战大赛(Grand Challenge)却没有一辆智能车跑完全程

      DARPA把2005年第二届挑战赛奖金翻番,提升到200万美元。这一年有五辆无人车跑完全程,斯坦福大学的斯坦利 ”无人车夺得桂冠,研发负责人和领队是该校AI实验室主任塞巴斯蒂安·特隆(Sebastian Thrun)。

      这场竞赛的结果意义重大。泰瑟尔指出,智能车挑战赛不仅在于打造出军方可马上投入批量生产的智能车,还要激励众多工程设计高手对智能车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进行攻关研究。

      智能无人车开放性研究不但加速了进程,还促进相关技术大步走向民用。特隆称:“这个领域的发展潜力惊人。自控车辆的重要意义将不亚于互联网。”

      谷歌2009年静悄悄地启动了无人驾驶项目,研发团队领军人物正是塞巴斯蒂安·特隆。在他的领导下,利,到2010年,谷歌的无人车已经经过了14万英里的测试。2012年4月,谷歌公布自己的无人车,5月,在美国达州无人上路3个月后,谷歌无人车得到合法车牌。2014年12月,谷歌宣布完成了第一无人原型,是一设计到制造都从无人驾驶出发全功能无人

 

 

获得合法车牌的谷歌无人车

      谷歌无人车起步很早,但商业化进程却非常缓慢,2016年12月无人驾驶部门才独立,建立名为Waymo的子公司。而到今天,谷歌的无人车已经测试了超过百万英里,但却一直有人在车上跟随,随时准备有异常情况时接管汽车驾驶。这实际上还处于SAE自动驾驶分级的第3级,即有条件自动化驾驶,严格说来还不算无人车。


狂人马斯克来了

      谷歌公司仅仅是无人车的积极推进者之一,自动驾驶的风潮早已席卷全球。但在自动驾驶商用上一马当先的,却是特斯拉这样的汽车行业新秀。

      硅谷狂人伊隆·马斯克(Elon Musk)缔造的纯电动汽车生产商特斯拉,2008年推出第一款纯电动车,一登台就引领风潮。马斯克是一位敢想敢干的梦想创业家。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2017年底研发出能够从洛杉矶自动行驶到纽约的无人驾驶汽车。

 

伊隆·马斯克

      事实上,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Autopilot从2015年已投入商用,到现在已经装备在十几万特斯拉电动车上,很快会扩展到数十万辆,装入每一台特斯拉新车。Autopilot的意思是自动驾驶仪。特斯拉激进地把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命名为Autopilot,吃了不小苦头。

      2016年5月7日,美国里达州的前海豹突击队队员约书亚·布朗(Joshua Brown)驾驶特斯拉Model S电动车,超速撞向垂直横穿高速的白色拖挂卡,当即死亡。当时,汽车正处于Autopilot自动驾驶模式。虽然最后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认定主要责任是驾驶员,但Autopilot的安全性引起广泛质疑。

      使用特斯拉Autopilot车毁人亡的恶性事故其实更早在中国发生,2016年1月20日京港澳高速河北邯段,特斯拉Model S撞上正在作的道路清扫车,交警判定死者高雅宁事故主要任,当时汽车也处于Autopilot自动驾驶模式,驾驶员同样放弃了对汽车的操控后,特斯拉中国官网上除了“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用词,改称“Autopilot 自动辅驾驶”。

      对特斯拉汽车一系列事故的分析发现,事故的主要责任人都在驾驶员。现在特斯拉对Autopilot了重大即使在自动驾驶模式下驾驶员也需要双手握方向。当驾驶员的双手离方向几秒后,系便会自动报警;如果警告被忽Autopilot将自退出,只有汽熄火重启后,系才能重新被激活。

      让驾驶员彻底解放双手,在今天看来很遥

      马斯克仍然认为现有技完全足无人驾驶要求,2019年可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10-15年内,大部分正在使用的轿车、卡都会被自动驾驶车但是,他的,需要经过未来实践考验。

  

艰难的梦想

      与马斯克的乐观预言相比,认为无人驾驶还需走过漫漫长路的也大有人在,史蒂文·施多福 (Steven E Shladover)就是一位。《环球科学》杂志曾经在2015年刊载过这位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智能交通专家的文章《无人驾驶还需60年》。他预言,要达到SAE第5级标准,实现全工况条件下的完全自主无人驾驶,要等到2075年,即使提前,也不会太早。

      这样的预言,可能为滚烫的无人驾驶热潮浇下一桶冰水,但同样值得认真思考。在AI领域中,无人车涉及的技术要比无人机复杂很多。设计飞机自动驾驶系统时,不需要特别考虑飞行过程中,附近飞机的精确速度和位置。而自动驾驶的汽车,行驶路途中前后都有很多车辆,随时面临突发情况。任何情况下,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都需要在几微秒之内做出决策。而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软件的安全性,同样需要长时间验证。

      自动驾驶汽车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也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自动驾驶汽车配置大量的传感器。除了感知车况如水温、燃油、发动机参数、速度等传统传感器,还有感知周围环境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用来道路界和标线识别交通志和红绿灯,探识别远近障碍物和行人;有感知位置的陀螺仪、GPS等,来精确定位和判断行线,进行正确导航;还有车内人机交互的语音感知和识别设备等等。如果到了无人驾驶阶段,这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有多大呢?大数据分析师冯·里吉门纳(van Rijmenam)指出,无人驾驶上的大量感器,可生成1GB的数据。这些数据中很多都需要实时处理,以保证行驶安全。这对无人车的处理硬件和算法都提出很高要求,处理功能强大的高智能深度学习芯片和各种复杂的算法已经开始应用在自动和无人驾驶汽车中。一台无人车,可以看成是一套高度复杂、集AI技术大成的智能系统。

      无人驾驶涉及的问题远不止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以及相关法律的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的进步、人们观念和认识变化等等非技术层面的社会因素,这些,都会决定无人驾驶进程的快慢。

      无人驾驶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它将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交通革命,今天困扰人类的交通伤害、道路拥堵、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棘手问题,都可能因为无人驾驶迎刃而解。

      无人驾驶梦想的实现,正在十分艰难而又循序渐进地一步步前行。在这一历程中,AI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AI研究方面基础深厚的IT科技巨头们纷纷进入无人车领域,原因就在于此。

      畅想一下未来吧:在任何地方,无人出租车会在需要时自动来到身边;无人卡车排着队自动运输货物;车库和停车场会减少,因为无人车会自动精确泊车,不需要开门上下客人,车位面积会缩小;甚至汽车也会减少,因为无人车会不知疲倦地日夜自动行驶,汽车的利用率和共享程度会大幅提高……

      那一天会有多远?也许,AI能够回答。 

 
本文出自2017-05-29出版的《电脑报》2017年第21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