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笔记本电脑 > 苹果笔记本 > 评测
细节见真章 苹果视网膜Macbook Pro评测
  • 2012-7-11 1:32:55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陈广伟
  • 作者:
【电脑报在线】 苹果研发笔记本已有21年的历史,它从过去的失败中吸取了不少教训:PowerBook5300的电池易爆炸、PowerBookG4Titanium的铰链易断裂、iBook的硬盘难取出。
    多年未变的MacbookPro,终于吹响了革新的号角。

    苹果研发笔记本已有21年的历史,它从过去的失败中吸取了不少教训:PowerBook5300的电池易爆炸、PowerBookG4Titanium的铰链易断裂、iBook硬盘难取出。直到2006年推出MacbookPro后,苹果才真正拥有了成熟而稳定的产品线,并且在国际范围内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在苹果的产品线中,MacbookPro定位于高性能、全功能,如果说iPhoneiPad主要用于浏览和查看内容的话,那么MacbookPro就是专为创建内容而打造的。尤其是图形设计、照片编辑、视频渲染这些复杂的内容创建类工作,最适合发挥MacbookPro的性能优势。虽然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今天,MacbookPro的用户远不如iPhone和iPad那样多,但在苹果帝国的生态系统中,MacbookPro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苹果RetinaMacbookPro


    在说到轻薄化的MacbookPro之前,不能不提MacbookAir。四年前,苹果进行了一个市场试验,他们在容易升级的MacBook和MacBookPro的基础上,推出极其纤薄、但不可升级的MacBookAir。Air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为了达到全球最薄,它牺牲了性能,而且无法扩展——它的内存是焊接在主板上的,这意味着如果要升级配置就必须更换整个主板。而且,拆解MacbookAir需要特殊的工具,还要移除19枚螺丝。

    


    2010年,苹果将Air的价格降低到999美元,与MacBook同样的价格。这时消费者有了两个选择:一个是轻薄但不可升级的Air,另一个是虽然厚重但更快、更耐用的MacBook。最终的结果表明,尽管Air不能升级始终是用户心中的遗憾,但仍有大量消费者为它买单。到2010年底,Air的销量迅速占据苹果笔记本总销量的40%。在Air获得成功后,苹果继续推出不可升级的iPad,消费者还是愿意掏出钱包。

    

    苹果RetinaMacbookPro

    现在,苹果又一次给消费者选择:可升级的、或不可升级的MacbookPro。这两款高性能笔记本并不完全相同,一款价格稍低,具有良好扩展能力;另一款具有尖端的视网膜显示屏和轻薄的机身,但是不可升级,而且价格很高。那么,这款全新的RetinaMacbookPro到底有何不同之处呢?今天我们就对它进行详细的解读。

    


     ·搞定不可能的任务,艾维做了哪些减法

    熟悉苹果产品的用户绝对不会不认识乔纳森·艾维,这次在WWDC上发布的RetinaMacbookPro的工业设计部分依然来自他的团队,在乔布斯卸任后,CEO一职由和曾自己平起平坐的蒂姆·库克担任,这并没有打乱艾维的节奏,这个低调浪漫的英国男人用RetinaMacbookPro再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98年乔布斯重掌CEO帅印,也顺便激活了当时正在酝酿辞职的艾维,两个一拍即合,推出了第一代糖果色iMac,从而让苹果起死回生。在那个还没有乱扣基情帽子的年代,艾维是最懂乔布斯精神世界的人,我想RetinaMacbookPro的计划应该是在乔布斯生前就有的,这或许是两个人最后一次的联手之作。

    


    


    左边为普通MBP,右边为RetinaMBP(点击这里进入机身对比图集)

    


    艾维擅长在产品设计上做减法,也就是去掉一些本来就不应该存在的东西,而这一次在RetinaMacbookPro身上我们看到了更多精简的元素。第一重减法就在机身上,苹果RetinaMacbookPro的机身再次突破了极限,机身厚度只有18毫米,比老款降低了25%。和MacBookAir相比,最厚处的厚度也是旗鼓相当,只不过Air采用了楔形设计,机身从后到前越来越薄,因此论平均厚度的话还是Air更薄一些。

    如果单看刷新15.4英寸笔记本的厚度纪录,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大尺寸轻薄本基本上是市场的一个空白,这个尺寸的笔记本一般是走性能和舒适路线的。但我们要知道,采用了低电压处理器集成显卡的MacBookAir的散热成绩才勉强及格,而新的超薄RetinaMacbookPro能塞得进去一块标准电压的酷睿i7四核处理器,以及一块GT650MGDDR5独显,这对散热设计提出的挑战太大了。

    


    

    上面为RetinaMBP,下面为普通MBP(点击这里进入机身对比图集)

    


    接口的变化更明显,首先是去掉了RJ-45网线接口,在这方面苹果一向很大胆,第一个拿掉软驱和调制解调器的公司都是苹果,网线接口的物理尺寸显然已经成为降低RetinaMacbookPro厚度的障碍,如果做成像超极本那样的隐藏式设计,就违背了苹果追求简约的理念。如果说MacBookAir在08年去掉以太网接口时受到巨大争议的话,那么这次RetinaMacbookPro 受到的争议则要小很多,毕竟现在无线WiFi已经非常普及了。

    与之前猜测的一样,15.4英寸的RetinaMacbookPro 取消了光驱,这样一来机身重量也降至2.02千克(上一代为2.56千克),足足的轻了一斤!从官网上的内部展示图我们可以看到,RetinaMacbookPro 完全吸取了MacBookAir的设计经验,将拿掉光驱所省出来的空间用来压缩体积和扩容电池。凭心说,光驱确实已经不再常用,用户笔记本中的光驱多数都不是用坏的而是放坏的,拿掉它是顺应了大多数人的意愿。而且在取消光驱后,原本设计在键盘右上角的光驱弹出键也被开机电源键取代,这样一来笔记本C面除了键盘之外就没有任何额外的按键了,进一步实现了艾维所追求的极致简约。

    

    RetinaMacbookPro的屏幕构造(点击这里进入屏幕拆解图集)

    除了机身的底座部分,屏幕厚度的降低也是不容忽视的。按照传统的设计思路,笔记本屏幕由内到外主要由背光源、液晶面板和强化玻璃这三个部分构成,而RetinaMacbookPro 则拿掉了最外面的玻璃保护层,直接让液晶面板面对用户,从而减少了屏幕的厚度。为了让液晶面板拥有像强化玻璃一样的硬度和耐磨性,苹果邀请LGDisplay为它量身打造了特殊的IPS硬屏,用户可以放心的用手在屏幕上指指点点,即使因为爆笑而喷屏幕一脸水也没有问题。

    


    艾维在工业设计纪录片《Objectified》中说过:“要删掉吸引人注意的东西,标志有标注事物作用的功能,但没有标准某些东西的时候,就不应该被使用。而应该让他不那么显眼。”所以这一次在RetinaMacbookPro 的屏幕下面,我们连“MacBookPro”印字的都看不到了,苹果用了6年时间,把MacBookPro品牌为用户所熟悉,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提醒别人这是一台MacBookPro了。

     ·轻薄伴随争议,看RMBP的激进与妥协

    当年在推出第一款Unibody一体成型的MacBookPro时,艾维就创举性的将一整块铝板进行切割,经过九道铣削工艺,让本来由六个零件组成的框架部分用一个零件代替。而最新的RetinaMacbookPro也是一体成型设计,关于Unibody工艺到底有多牛,这里就不再闲述,我们来看看RetinaMacbookPro的细节。

    RetinaMacbookPro的键盘设计与老款MacBookPro相似,除了将电源键放在右上角以外,整体布局几乎一样,但敲击的手感却很像13英寸的MacBookAir,机身变得轻薄的后果就是键盘的键程也跟着变短,但不会有11英寸MacBookAir那种局促感,也没有像敲击桌子的感觉。触控板方面没有变化,和老款RetinaMacbookPro尺寸是完全一样的,但在升级OSXMountainLion操作系统后,多点触控板也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RetinaMacBookPro的内部结构(点击这里进入机身拆解图集)


    RetinaMacBookPro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难拆,知名拆解团队iFixit的队长在拆解完RetinaMacBookPro之后,曾经感叹它不易拆解、不易修理和不可升级,RetinaMacBookPro这次采用了自家专利的Pentalobe防撬螺丝,想完全拆解基本不太可能。这基本诠释了苹果的用户价值观:创造用户需要,创造有潜在需求的产品,技术细节无须让用户知道。

    


    RetinaMacBookPro的摄像头像素提升到了720p,这可以提高Facetime的效果,摄像头边上有一个提示灯,当打开摄像头进行视频通讯的时候,这个提示灯就会亮起。还记得《绝望主妇》中Susan被偷窥的那场戏吗?很多人都担心摄像头被网络黑客破解,导致隐私被偷窥,而这个小灯至少可以起到一些提醒作用。

    


    

    当环境光线变暗时,键盘的背光会自动亮起(点击这里进入单品图集)


    RetinaMacBookPro可以看作是MacBookAir与MacbookPro的混合品种,轻薄程度向MacBookAir看齐,而整体的设计ID还是延续了MacbookPro的风格,机身边缘的弧线和切角部分都和普通型MacbookPro相似,黑色转轴也延续了上一代的设计,不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机身前端的内凹槽出现了细微的变化,更易于掀开屏幕。顶盖上的苹果LOGO没有变化,依然是乳白色的镂空处理,开机时会发出亮光。

    说到这个LOGO还有个小段子,最早的苹果笔记本iBook上面的LOGO是倒置的,在苹果内部的一个Canwetalk系统就有人提出疑问,认为打开笔记本前盖只有几秒钟,观察者的“别扭”却要持续更长时间,最后强调用户体验的乔布斯还是改变初衷,把LOGO转了回来。

    


    

    RetinaMacbookPro左侧接口(点击这里进入单品图集)

    


    在接口方面,机身的改变带来的接口的全新设计,最大的改变是左侧的电源接口变成了MagSafe2,相对于MagSafe来说要更细长一些。新一代的MacBookAir也升级了这种MagSafe2电源接口。对于普通型MacbookPro的用户来说,可以在苹果官网上购买10美元的转接头,从而让已有的电源线接入MagSafe2。

    新一代Macbook的USB接口全系升级为USB3.0,包括MacbookAir和普通型MacbookPro,值得一提的是,Macbook身上的USB3.0接口都不是蓝色的,而是和机身整体风格相统一的银灰色,从这里我们也看出设计师艾维对于细节的专注。

    


    当然,苹果绝不会满足于此,它在追求更新的技术——在RetinaMacbookPro身上,我们看到了两个Thunderbolt雷电接口,比普通型MacbookPro多了一个。Thunderbolt除了比USB3.0速度快一倍之外,本身也是MiniDisplayPort视频输出接口,此外它还能转接为HDMI、DVI、VGA、RJ45和FireWire,功能十分灵活。

    


    

    RetinaMacbookPro右侧接口(点击这里进入单品图集)

    


    机身右侧在取消了吸入式光驱后,节省出来的空间可以引入更多接口,从而提高RetinaMacbookPro的实用性,苹果最终选择加入了一个HDMI和USB3.0,对于这个选择,很多人认为是败笔,因为苹果死忠认为Thunderbolt是所有接口的终极形态,苹果应该一步到位,全部使用Thunderbolt,顶多保留一个USB3.0就够了。最让他们不能容忍的是,RetinaMacbookPro的身上竟然还夹杂了一个HDMI接口,顿时让RetinaMacbookPro显得不再那么纯粹,流露出像世俗低头妥协的态度,乔布斯如果还在,也许会气得拍桌子的。

    


     ·“重新设计”思路下的屏幕/风扇/噪音

    曾经乔布斯自己承认,苹果内部在研发一款新产品的时候,很少出现设计师和工程师争吵的情况,乔布斯会收集多个经过深思熟虑的解决方案,然后在这些方案中寻找最佳的一个。也许我们认为iPad是放大版的iPhone,RetinaMacbookPro是放大版的MacBookAir,但对于苹果产品负责人和他的设计师、工程师来说,都是重新设计的过程。

    不仅仅是外形和硬件,设计师还要考虑接口、软件和配件的兼容性,以及与未来的产品如何连接。所以我们从苹果身上很少看到乌龙事件,比如第三代iPod配备的Dock数据线,现在依然可以用在NewiPad上。牵一发动全身,苹果产品线前后呼应,每次新品发布从来没有痛苦过,这更多的是出于全局考虑。

    


    


    RetinaMacbookPro的屏幕厚度(点击这里进入屏幕拆解图集)

    


    对于RetinaMacbookPro在屏幕设计上的改变,iFixit拆解团队用了“工程奇迹”这个词来形容,新屏幕最厚的地方也不足7毫米,边缘厚度大约为3毫米,IPS硬屏本身的厚度为1.5毫米。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苹果放弃了把液晶面板放在机身铝壳与前置玻璃中间的传统做法,而是直接用机身铝壳来作为固定液晶面板的框架,并重新设计液晶面板的表面,用IPS硬屏技术取代传统的TN软屏,从而让液晶面板自身就拥有和前置玻璃一样的坚固度。这就是高度封装的RetinaMacbookPro屏幕,如果面板表面或四周有一点损坏,那么就需要更换整个屏幕,哪怕坏的只是Facetime摄像头或几颗LED背光灯。

    


    

    散热片下方,左边是处理器,右边是图形芯片(点击这里进入机身拆解图集)

    


    下面说说散热,历代MacBook散热系统的表现都不算太好,这次遇到的挑战更大,关心PC平台的玩家应该知道,IvyBridge处理器的发热量并未降低,尽管采用了22纳米技术,但3D晶体管技术将节省的功耗又吃了回来。RetinaMacbookPro配置了高端的酷睿i7四核处理器,最高睿频达到3.6GHz,规格之高,不仅之前的MacbookPro没有采用过,其它品牌的轻薄型笔记本也少有尝试。

    


    再说GT650MGDDR5独立显卡,目前市面上采用GT650M这一级别显卡笔记本厚度都在32毫米以上,而且散热效果也是参差不齐,在我们评测过程中有些产品的掌托位置依然热得烫手。所以RetinaMacbookPro想在18毫米机身内,同时解决中高端独立显卡和四核处理器这两个发热大户,难度非常的大。

    


    

    RetinaMBP的左右两侧分别增加了一组进风孔(点击这里进入单品图集)

    


    苹果这次的解决办法是重新设计进气风道和散热风扇。老款MacbookPro的进风口位于机身后部的中央,出风口在机身后部的两边,而RetinaMacbookPro则在机身左右增加了两处新的进风口,从而提高冷空气的进风量。而内部硬件的排列也非常有讲究,处理器和显卡都集中在靠近出风口的位置,气流顺着风道可以在第一时间带走其发出的热量。

    RetinaMacbookPro这次比较引人注意的是采用了非对称排列的涡轮风扇。普通笔记本风扇的扇叶是等距等角的,当风扇在运转时,每个扇叶与空气摩擦也是一致的,形成声音的频率相同,这样会使声音共振增强。但是如果使用非等距等角的扇叶,形成声音的频率就会不同,避免出现音频共振的情况,从而降低风扇声音的尖锐感,用户会觉得噪音不那么明显。

    


    

    对称式风扇噪音尖锐,非对称风扇声音均匀

    


    引用一个知乎上的答案解释一下,我们都听说过军队过桥走正步时把桥震塌的故事,风扇也是这样,当40个扇叶同时说:“呜呜呜呜呜呜...”时,声音就会相互叠加,变得非常明显。而设计师艾维故意让风扇的“口号”不整齐,让扇叶有的说“哈哈哈……”,有的说“呜呜呜……”,有的说“嘿嘿嘿……”虽然总人数不变,但发出每一种声音的人数减少了,声音的叠加也随之减小。此时,我们听到的是一群人混合在一起的声音,不足以让自己听清,而这个时候我们的听觉神经就像收音机的滤波器一样,会把频域里分散的声音视作背景噪音而滤除,听上去噪音就变小了。这是中学生都懂的物理知识,只有苹果活学活用了。

    


    

    RetinaMBP的散热风扇经过重新设计(点击这里进入机身拆解图集)

    


    在实际体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当RetinaMacbookPro处于空闲状态时,即使在封闭的室内也几乎听不到风扇的声音,跟上一代产品差不多。当我们开始玩游戏时,可以感到风扇的转速是慢慢提升的,而不是陡然从最低速跳到最高速。当双风扇全速运转时,虽然能听到声音,但却是比较温和的,听上去像是微风吹过耳边的声音,而不是尖锐的噪音。当我们退出游戏时,能感到风扇从最高转速降到最低转速的时间很短,降档很敏捷。

    


    

    25℃室温下,高负荷运行两小时后的机身表面温度(点击这里看详细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还考察了机身表面各个位置的温度,发现除了后部两端的出风口以外,还有部分热量集中在键盘的中后部,也就是CPU和GPU所对应的位置,此时如果用户在打字,那么会感到键盘中部比左右两边更热一点。不过令人高兴的是,左右掌托和触控板的这一大片区域的温度非常理想,手掌长时间贴合在上面也不觉得热,因为这下面全部是电池,同时又是冷空气的进风口,机身后部硬件所发出的热量都被吹到尾部的出风口了,不可能逆流而上。

    


    

    机身后部,中央有进风口,出风孔在左右两端(点击这里进入单品图集)

    


    总体来说,RetinaMacbookPro在温度和噪音两方面的表现相比上一代产品略有改善,但并不是很明显。严格的说,如果你不能忍受上一代MacBookPro带来的噪音和热量,那么RetinaMacbookPro也很难令你完全满意。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笔记本在刚刚入手时一般都比较安静,也不那么烫手,但在长期使用后,由于进风口和出风口都会积累越来越多的灰尘,空气流通性变差,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排出,那么机身温度的上升是无法避免的。因此,RetinaMacbookPro真正的散热效果,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实拍对比:Retina屏幕到底好在哪儿

    无论是苹果产品本身、广告宣传、网站还是形象店,用最直观的体验提升用户好感,都是苹果一直遵守的基本原则,在与使用者互动的行为中,没有什么比显示屏更为直观的了,就像人的长相决定别人对自己的第一印象,显示屏的好坏决定了人机互动的优劣,苹果这次再拿显示屏做文章,是很聪明的做法。

    笔者所在集团的媒体主编曾说过:“苹果总是在别人未曾染指的领域出奇招,这是它成功的关键,目前绝大多数笔记本都还在用着1366×768的分辨率,那么2880×1800分辨率、IPS广视角屏幕的RetinaMacbookPro一出,自然夺人眼球。”

    


    


    上面为RetinaMBP,下面为普通MBP(点击这里进入屏幕对比图集)


    2880×1800是上一代MacbookPro像素数量的四倍,共518.4万像素,当我们进入RetinaMacbookPro的系统桌面后,明显能感觉到图标更饱满立体、字体边缘更加细腻圆润。值得一提的是,系统中图标与字体的大小,和上一代MacbookPro是完全相同的。为了避免出现分辨率提高后图标与字体变小的情况,苹果这次采用了和NewiPad相同的做法——由四个像素点共同来渲染原来的一个像素,这样既保持了我们熟悉的图标大小,又充分利用了高像素来优化字体和图标的质量。

    但当我们浏览一些苹果管辖范围之外的内容时,高分辨率展现更多内容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当我们打开网页时,在高分辨率下可以看到更多的内容。在MacOSXMountainLion系统中,显示设置里提供了五种缩放比例,最高是1920×1200,屏蔽掉了2880×1800的选项,是因为苹果认为2880×1800分辨率下的网页并不适合浏览,因为那样网页上的字和图实在是太小了。

    在显示效果上,由于采用了IPS广视角面板,RetinaMacbookPro的可视角度大幅提升,达到了178度,这也是区别于上一代TN屏的地方。更大的可视角度当然对提升显示效果有帮助,尤其是在俯视或仰视屏幕的时候,广视角屏幕不会出现泛白或变黑等偏色情况。

    

    左边为普通MBP,右边为RetinaMBP(点击这里进入机身对比图集)


    不过,如果乔布斯还在,不知道会不会叫停这个改变,台式机显示器早就用上了IPS、PVA、MVA等高级面板,多年来笔记本没有大范围的跟进是有原因的,因为笔记本是相对更私人化的工具,不单是商用产品也是个人消费产品,所以隐私问题是一定要考虑的。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点个人猜想,也许苹果在设计RetinaMacbookPro之前已经做过问卷调查,发现多数用户更愿意使用广视角屏幕。

    


    除了可视角度的进步,IPS屏幕还有一大改进就是对比度更高,我们在体验过程中明显感到,RetinaMacbookPro的画面更加通透鲜亮,而且在显示黑色画面时,真正能“黑的下去”,展现出如同关机一样的黑色屏幕,而不是像普通笔记本那样出现泛白的情况。由此可见,Retina屏幕不仅仅是分辨率更高,色彩表现力也更好。

    

    苹果RetinaMacbookPro(点击这里进入单品图集)

    一直以来,苹果MacBook系列产品的液晶面板主要由LG、三星或夏普来提供,通过拆解RetinaMacbookPro,我们已经确定这次的供应商是LGDisplay,作为IPS广视角硬屏的倡导者,LGDisplay今年收获颇丰,之前我们测试过的华硕UX21A同样采用了IPS广视角面板(但不是视网膜分辨率)。IPS硬屏具有响应速度快、可视角度高、节能环保等优势,而且它的高强度和耐磨性非常适合触摸屏,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iPhoneiPad上。

    


    需要注意的是,IPS硬屏之所以硬(触摸时不会出现水波纹),并不是在液晶面板外面附加了树脂保护膜,而是由IPS屏幕的分子结构所决定的。硬屏技术采用了水平排列的液晶分子结构,在受到外界压力时,硬屏的分子复原速度比垂直排列的分子快10倍,因此在受到触摸时可以基本保持原样不变。而且在摇晃颠簸时,IPS屏幕也不会出现抖动、残影等问题。

    


    

    左边为普通MBP,右边为RetinaMBP(点击这里进入屏幕对比图集)

    


    值得一提的是,在评测过几款采用IPS面板的笔记本之后,我们注意到和普通TN屏相比,IPS屏幕的色温通常会略微偏暖一些,有些人喜欢暖色调的屏幕,有些人则偏爱冷色调的屏幕,因人而异。对多数普通用户来说这只是个小插曲,无关大碍,不过对于摄影发烧友和专业的图形设计者来说,或许会成为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Retina将推动变革,应用支持尚需时日

    搜索一下Retina就会明白,其实视网膜(RetinaDisplay)并不是一种技术,也并非是苹果自身的显示标准,只是一个针对消费者的营销术语。iPhone4第一次推出视网膜屏幕时抛出了326PPI(每英寸326个像素)的高标准,很多人就吧326PPI或者300PPI作为了视网膜(Retina)屏幕的定义,这是没有根据的,因为苹果从来没有对视网膜进行定义,只是较为模糊的介绍说,视网膜屏幕是指使用者在正常使用距离下,无法用肉眼分辨出屏幕上的像素点。而且,视网膜效果光靠一块高PPI的显示面板是无法实现的,还必须依靠软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支持,它是硬件和软件完美结合而带来的一种视觉上的升级体验。

    
   

    RetinaMBP和普通MBP的显示效果对比(点击可放大)

    


    首先,由于苹果完全控制了自家硬件,所以可以很方便地让新产品采用屏幕比例不变、物理尺寸不变但是分辨率长宽各扩充一倍(分辨率扩充四倍)的新屏幕。为了配合这块新屏幕,它也选用了容量更大的电池和能支撑这样显示模式的图像处理芯片。

    


    然后,它让自家研发和完全控制的操作系统(以iOS为例)做了一个聪明的显示方式的改进:文本自动渲染到4倍大小,位图采用普通和视网膜两套,视网膜版本的图片比普通版本正好大4倍。这样一来,同样一个图片也好、图标也好、按钮也好、文字也好,在普通设备和视网膜设备上的物理尺寸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在视网膜屏幕上就更精细,显示效果更令人赞叹,而没有造成任何让用户不变的地方。

    


    

    左边为RetinaMBP,右边为普通MBP(点击这里进入屏幕对比图集)

    


    紧接着,苹果将这套“视网膜适应”体系推广到了开发者中,让开发者来主动适应,以开发出各自应用程序的视网膜版本。对应用程序的开发者来说,他们只需要把图片增加4倍大小的新版本即可。对于游戏的开发者来说,他们可能需要修改游戏代码以实现更精细的效果。但总体来说,这个方法都是合理且令人信服的,而且工作量相对来说都是不大的。至此,苹果就实现了自家产品从普通屏幕到视网膜屏幕的无缝无痛切换。

    


    RetinaMacbookPro的每英寸像素数达到了220PPI,视网膜屏幕在经历了到3.5英寸的iPhone4以及9.7英寸的NewiPad之后,终于登上了难度更大的15.4英寸MacbookPro。此时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iPhone和iPad皆为iOS系统,iOS生态系统中的软件开发者们早已接受并熟悉了Retina屏幕,但MacbookPro却是MacOS系统,各种第三方Mac软件突然面临要重新设计的窘境,否则在高清屏幕上的显示效果将大打折扣。但是像照片编辑、视频制作、图形设计这些大型程序,修改起来的难度远比iOS软件要复杂得多。

    


    

    摄影师在后期处理高清照片时,会看到更多的细节


    iPad和iPhone在视网膜化后的软件,大多都是将一个像素乘以四倍的方法来解决,因为iOS上面的应用多数都是内容分享型的,只有少数涉及到内容创建,就像是现在电影行业常见的炒冷饭,推出一些经典作品的高清重制版,无非就是用插值的方法提升画面分辨率而已,其内容无需变化,成本是很低廉的。

    


    但对于MacBook系列产品来说情况则完全不同,MacOS系统的重要软件大多用于创建内容,而RetinaMacbookPro提高分辨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扩展用户的工作区域,让同样尺寸的屏幕显示更多的内容。像PhotoShop、Premiere这样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就要重新进行软件设计,充分利用2880×1800分辨率,让每个功能模块达到更好的体验,研发的成本无疑会提高不少。

    


    

    视频工作者可以在点对点播放1080p视频的同时对其进行编辑

    


    RetinaMacbookPro在配套的MacOSXMountainLion系统中,已对Safari、Mail、iCal、iPhoto、iMovie、iTunes、Aperture、FinalCutPro等自家软件进行了优化,但谁也不能保证数以千计的第三方软件能平稳、快速地过渡到Retina时代。目前,以谷歌为代表的软件公司们已经开始行动起来,Chrome浏览器已经添加对Retina的支持,但还在不断测试和更新当中。谷歌方面表示,将会在未来数周内完善Chrome对于RetinaMacBookPro的兼容性。与此同时,多格式视频播放器VLC也表示,将会在下一次更新当中完成对Retina的支持。

    

    谷歌Chrome浏览器已率先展开对Retina的优化工作

    


    有趣的是,国外科技网站AnandTech通过一番折腾,终于将Windows8安装到RetinaMacbookPro上,但显示效果惨不忍睹——要么字体无比狭小,要么字体模糊不清,而且还无法找到GT650M显卡的驱动。你可以想象得到,现在微软的工程师们正在紧锣密鼓的改良Windows8,以期在今年10月正式版发布后,用户能够顺利地将Windows8安装到RetinaMacbookPro上面,并且同样实现一个像素变四个像素,获得舒适的视觉体验。(P.S:如果您确实需要Windows系统,请尽量选择双系统的安装方式,而不是将MacOS彻底干掉,否则会带来难以修复的麻烦)

    


    

    Retina屏幕的对比度更高,色彩还原更为真实

    


    但是,Windows8想要完美兼容RetinaMacbookPro其实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它还是以传统的更改DPI方式来进行分辨率切换。基于Windows系统的电脑有大量不同分辨率和屏幕比例的设备,且都有几种不同的DPI可选,而每一种DPI选择后的实现效果都是不完美的,不要说第三方程序毫无精力去适应和匹配不同的DPI而植入不同版本的图像(工作量相当巨大和辛苦),连操作系统自身都没有很好地支持。

    


    如果你在Windows上修改过DPI就会知道,不光是QQ显示的乱七八糟,系统自身有些窗口也会出现文字超出、隐藏、错位等各种毛病。而且,如果硬件是一块超高分辨率的屏幕,由于Windows本身和应用程序都没有进行很好的支持,可能会出现字小到放大镜都看不到,或者按钮小到鼠标都难以点到的情况。因为他们采用的这种方式只是“能用”,而不是“好用”,是妥协的结果,而不是以完全控制保证完美体验的出发点。因此笔者个人认为,Windows设备几年内很难实现和苹果视网膜一样的完美体验。

    


     ·延续"第一代魔咒"?RMBP的八个问题

    


    毫无疑问,配备Retina屏幕的新一代15英寸MacBookPro,是苹果公司近年来最激动人心的作品之一。在第一轮媒体评测的热潮过后,越来越多的量产机被摆上了全世界的办公桌,来自消费者们的真实声音会逐渐显现出来。

    当然,第一感觉总是美好的——视网膜分辨率终于降临笔记本,去掉光驱、机械硬盘和以太网接口是了不起的减法。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的时代,轻薄化是所有电子产品的必然趋势,iPad和MacBookAir早已预言了这些。当这些预言突然全部兑现,自然是一种美梦成真的感觉。

    但是,传言中苹果产品的“第一代魔咒”,会在RetinaMacBookPro上延续吗?

    还记得那个砖头一样的iPod?是的,是第一代。

    还记得没有复制黏贴、没有Apps的iPhone?是的,是第一代。

    还记得那个风扇要吵死人的MacBookAir?是的,是第一代。

    苹果的第一代产品几乎无一例外的高价格、高缺陷,却又让人忍不住掏钱包。那么,RetinaMacBookPro是否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呢?ZOL的评测编辑们怀着“鸡蛋里挑骨头”的想法,总结出了RetinaMacBookPro的八大遗憾:

    


    


    屏幕与框架的缝隙有1毫米,灰尘易进入(点击这里进入屏幕拆解图集)

    


    遗憾一:Retina良品率低,应用支持少

    


    尽管苹果已经在iPhone4上面成功引入了Retina显示屏,但手机的3.5英寸屏幕和笔记本的15.4英寸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熟悉液晶面板行业的朋友都会知道,屏幕尺寸越大,良品率越低,出现亮点或坏点的几率增大,成本也会以几何级数上升。只有当量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良品率才能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标准。由于Retina屏幕的分辨率是原来的四倍,因此如果品控把关不够严格的话,个别产品的屏幕上可能会出现亮点。

    


    Retina的另一个尴尬就是MacOSX系统下的第三方应用需要全部重新设计,这对那些大型软件公司们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就算顺利也需要一段时间来更新软件和测试其稳定性。这一点我们已经在前文中进行了详细分析,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当旁边有一盏灯时,Retina屏幕的反光依然严重(点击这里进入单品图集)

    


    遗憾二:取消了雾面屏的选项

    


    普通型的MacbookPro,在屏幕的表面玻璃方面一直给用户两个选择:镜面屏或雾面屏。那些讨厌镜面屏反光的消费者,可以在购买MacbookPro时换成自己喜欢的雾面屏。但RetinaMacbookPro由于采用了IPS硬屏技术,液晶面板的表面本身就坚硬耐磨,不再需要额外添加玻璃表层,因此用户也无法选配雾面屏。虽然苹果官方宣称IPS硬屏的表面具备防眩光效果,但经过我们实际体验,只能说没有以前的镜面屏反光那么严重,但和雾面屏相比,在防眩光方面还是有差距的。

    


    遗憾三:硬盘容量偏小

    


    在过去的几年里,主流笔记本HDD机械硬盘的转速始终是5400rpm,缓慢的数据传输速度已经日益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通过MacbookAir的试水,苹果已经让用户体验到了SSD固态硬盘的各种优点:速度快、零噪音、不怕摔、低耗电。因此,这一次苹果同样让RetinaMacBookPro彻底告别了机械硬盘,只使用固态硬盘,从而让用户在处理复杂工作时,不会因为硬盘性能的短板而影响整体的流畅性,充分发挥Retina屏幕与四核处理器的优势。

    


    

    三星为苹果特供的固态硬盘,只有256GB(点击这里进入机身拆解图集)

    


    但问题在于,固态硬盘不但价格昂贵,而且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单片最大容量也只有512GB,即使你再有钱也很难买到更大容量的了。苹果还算有实力,说服三星和东芝提前拿出它们的下一代产品,为苹果特供768GB的固态硬盘。但对于标准版的RetinaMacbookPro来说,标配的固态硬盘只有256GB,这难免有些自相矛盾——RetinaMacbookPro能同时渲染9段1080p高清视频,却可能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存放它们。

    


    遗憾四:显卡的显存只有1GB

    


    对于普通笔记本而言,中端显卡配备1GB显存就足够了,玩游戏时可以轻松完成对1366×768个像素点的贴图任务。但在面对2880×1800分辨率的Retina屏幕时,需要贴图的像素数量是之前的近5倍,此时1GB显存就相当的捉襟见肘了。

    


    当显存容量不够用时,系统就会自动调用物理内存,虽然RetinaMacbookPro的物理内存高达8GBDDR3-1600,但1600MHz的频率和GDDR5显存的4000MHz等效频率相比,还是慢多了。近期有网友在2880×1800分辨率下玩《暗黑破坏神3》,每秒帧数只有可怜的20帧,很可能就和显存容量不够用有关。

    


    

    图形卡的显存容量只有1024MB(点击这里进入单品图集)

    


    最令人费解的是,现在许多6000~7000元的GT650M独显本,都配备了2GB的显存,虽说没有太多用武之地,只是商家们宣传的噱头,但也从一个侧面看出2GB显存并不会增加多少成本,但苹果竟然没有使用,要么是笔者的知识体系出了问题,要么这就应该算是RetinaMacbookPro的一个硬伤。

    


    遗憾五:硬件发热量巨大,长期散热能力令人担忧

    要知道RetinaMacbookPro的厚度仅为18毫米,这和MacbookAir最厚处的厚度是一样的,它甚至比今天许多超极本还要薄,那些超极本仅采用功耗为17瓦的超低电压双核处理器(还没有独立显卡,核芯显卡只有16个流处理器)都未能完全处理好散热的问题,RetinaMacbookPro竟然直接采用功耗为45瓦的高端四核处理器,再加上拥有384个流处理器的中高端显卡,总发热量说是超极本的五倍都不为过。尽管从初步的评测来看,其散热效果比上代MacbookPro还要好一点,但对散热的评估其实都要站在长期的角度去看,当积累一定灰尘后还能否顺利散热才是真正的考验。

    


    遗憾六:不附送RJ45和电源接口的转接头

    


    为了机身的轻薄化,RetinaMacbookPro取消网线接口、改变电源接口,这些我们都能勉强接受,但没有随机附送转接头,这点还是让人有点郁闷,毕竟现在有些超极本会至少随机附送一个网线转接头,有些机型还会附送VGA等转接头,从中国人的消费观来看,不管有没有用,至少看到这些附件心里会感觉暖暖的,增加对这个品牌的好感度。当然,或许苹果也有它的理由,对那些不需要转接头的用户来说,随机附送其实是一种浪费,与苹果追求极致简约与绿色环保的理念不相符。

    


    遗憾七:外壳工艺毫无进步

    


    MacBookPro的铝合金一体成型技术已经用了好几年了,是时候做点变化了,苹果在2010年获得了液态金属技术的使用许可,这种由镍、镐、钛和一些其它金属组成的合金材料,特性是非常的坚固。不易损坏。此前曾有传言称,苹果将用液态金属来打造下一代MacBookPro,但事实并非如此。

    


    

    RetinaMBP依然采用铝合金材质(点击这里进入单品图集)

    


    现在来看,液态金属率先出现在苹果的宠儿——下一代iPhone上面的可能性正变得越来越大。iPhone4的SIM卡针就是液态金属材料的,但也只是这样一个小的部件而已。发明人AtakanPeker博士称,液态金属是新型材料,苹果不太可能会在短期内大面积使用,前期可能只是用它生产零部件,全部采用液态金属的话,确实容易让人联想到终结者T1000,而且这个液态金属本身的颜色也不太好界定。

    其实,除了铝合金之外,苹果还有其它选择,比如更轻、散热性更好的碳纤维,或许可以进一步降低RetinaMacbookPro的重量,并且更好的解决发热量的问题。不过,碳纤维无疑将会打破苹果多年来在外观配色方面的传统,正如设计师艾维在工业设计电影《Objective》中说:“我相信,世界上最基本的黑白两色、铝合金原色、玻璃和聚碳酸乙酯的无色透明,同样是一种“undesign”的设计。”


    遗憾八:价格偏高

    和其它15英寸的MacbookPro相比,RetinaMacBookPro其实并没有贵出很多,其标准版的价格为16488元人民币,与高配版的普通型MacbookPro价格完全一致。但问题在于,苹果15英寸MacbookPro的价格历来就贵的离谱,其它品牌采用相同配置的机型,大多都在6000~7000元,个别品牌甚至仅售4000多元。

    不过,只要冷静分析一下我们就会理解,15英寸MacbookPro的消费者主要是专业的图形设计师等内容创建者,他们需要一部软硬结合完美的高性能利器来更好的完成工作,对价格并不十分敏感,其它那些非MacOSX系统的笔记本也根本没有可比性。

    


     ·从创新到"微创新",苹果还能走多远?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全新产品,甚至激发了相关领域的行业变革——iMac开创了一体电脑市场,iPod挽救了唱片业,iPhone创造了新的盈利模式,MacbookAir重新定义了笔记本iPad则开创了平板电脑市场。

    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利用数字技术整合传统行业的野心——iPod背后是传统唱片行业,iPhone的背后是传统软件行业,iPad身后则是传统出版业。再加上对传统制造业的掌控,苹果的数字经济并非仅靠乔布斯的时尚嗅觉和个人魅力,而是建构在实实在在的传统行业基础上。

    


    不过,蒂姆·库克领导下的苹果,也许会发生一些变化。他既是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天才,也是能够让苹果公司继续平稳运行的最佳人选,但他毕竟不是乔布斯,缺少那种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而且在审视一款产品时也是以运营效率为出发点,而不是像乔布斯那样对产品细节有着近乎疯狂的追求。

    TheNewiPad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是乔布斯,面对比iPad2更厚更重的NewiPad,肯定是无法容忍的,说不定还会把产品扔到设计师的脸上,狠狠的骂一句:“这简直就是垃圾!”——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在乔布斯的精神世界里,如果一款产品没有达到他认为的完美效果,那就是垃圾。甚至乔布斯最后在病床上的日子里,他还在抱怨输氧呼吸机的导管设计不够完美,直到换成一根令他满意的才肯继续吸氧。

    


    


    RetinaMacbookPro接受苛刻的坚固度测试

    


    因此,我们认为库克领导下的苹果,很难再推出一款能够开创全新行业的颠覆性产品,即使iTV发布,那也是乔布斯给苹果留下的最后一份礼物。当然,如果蒂姆·库克能带领团队不断改进现有产品,让它们继续保持业界领先,也就是把“微创新”这件事做好了,那么同样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足以保证苹果未来5年的繁荣发展。

    


    但是,这种微创新又谈何容易?正如《天下无贼》里黎叔所说:“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苹果虽然失去了乔布斯,只要留住各部门的高管和重要人才,还是可以让现有的各条产品线继续保持活力。不过在库克接手以来,目前已有数名经验丰富的高管离职,这令苹果的投资者们多少会感到有些忧心忡忡——如果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值得关注的是,iOS软件部门高级副总裁福斯特在今年四月抛售了手中95%的股票,有人分析称,这说明福斯特也认为苹果股价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写到这里笔者顺便查询了一下,本文截稿时的苹果股价为582美元,而福斯特抛售时的股价为603美元,可见苹果的股票最近确实不像前段时间那样疯长了,而是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期。

    


    

    RetinaMacbookPro接受严格的运行噪音测试

    


    苹果微创新的另一个困难在于信息保密。现在所有竞争对手都在紧紧盯着苹果的一举一动,通过各种手段来搜集它的下一步动向,比如去探听苹果购买的新技术、或是刚刚审批通过的新专利,甚至派卧底潜伏进富士康等代工厂,都有可能提前获悉苹果新产品的蛛丝马迹。

    


    比如这次发布的RetinaMacbookPro,早在去年底和今年2月,就有媒体就先后准确曝光了“它会采用Retina屏幕”、以及“厚度会向Air看齐”,这些信息不但让苹果的发布会变得味同嚼蜡,也让竞争对手提前半年开始了应对的准备。众矢之的下的苹果,虽然强大得如同战国时期的秦国,但倘若其它六国真正联起手来,恐怕也很难延续今天的辉煌。

    不过,笔者个人对于苹果未来五年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因为多年来它已经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首先是通过iPod音乐播放器的热销,让人们熟悉并依赖iTunes音乐商店,然后利用iTunes提升第一代iPhone手机的销量;接下来,苹果又通过iPhone培育出一个极为成功的吸金平台——AppStore软件商店,最后凭借已经成熟AppStore,很轻易的让iPad一经发布就变得炙手可热。

    


    

    Macbook系统正逐渐向iOS靠拢,便于iOS用户快速熟悉MacOS

    


    而Macbook家族在升级了MacOSXMountainLion系统后,应用方式也会向iOS靠拢,从而吸引更多的iOS用户购买Macbook。和其它厂商对单一产品绞尽脑汁盲目创新相比,苹果每一项创新都有长远的规划,靠软件和硬件不同领域的产品相互联动、从而彼此拉动销量,这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认为苹果在未来一两年内,或将对现有的笔记本产品线进行整合。还记得去年MacbookAir的电视广告吗?结尾最后一句话是:“下一代,Macbook。”当时笔者就推测,苹果也许是在暗示,今后MacbookPro的厚度要逐渐向Air看齐,当两款产品在外形上没有太大区别时,按照苹果在命名时追求简约的风格,就可以把多余的后缀取消掉,只保留更少的字母,便于消费者记忆。

    


    而在苹果发布RetinaMacbookPro之后,笔者的这个推测变得更加清晰起来,因为苹果悄悄取消了17英寸的MacbookPro,进一步简化了产品线,还有传闻称13英寸机型将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升级Retina显示屏。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在一两年后,苹果笔记本只需三种机型,分别为11英寸、13英寸和15英寸,它们都很薄,全部标配Retina屏幕,而且有一个共同的名字:Macbook。

    


     

    ---------------------------------------------------------------------------------------------------------------------------------------------

    感谢思创永辉王旭先生提供产品

    中关村科贸电子城11楼1137室

    电话18611475717,15101023168


    


     
本文出自2012-07-09出版的《电脑报》第27期 C.笔记本整机
(网站编辑:周俊)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