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装机升级 > 内存硬盘 > 新闻
上看100TB 解开机械硬盘容量暴增的秘密
  • 2014-12-3 15:12:28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马渝曦
  • 作者:
【电脑报在线】 进入2014年以来,机械硬盘在容量上终于再一次爆发,5TB、6TB、8TB硬盘先后问世,甚至10TB硬盘也已经蓄势待发。对于未来,ASTC(先进存储技术联盟)表示,在十年内,硬盘容量还将增加10倍,到2025年机械硬盘容量将达到100TB!

叠瓦技术

增容原理:让磁道重叠,以增加约25%的磁记录密度,提升单碟容量

代表厂家:希捷

    在正式发布的产品中,目前希捷8TB产品暂居容量榜首。该硬盘采用了5盘片设计,单碟容量将达到了1.6TB,较之之前的单碟1.25TB增加了25%以上,堪称现阶段的单碟之王,而带来这一奇迹的正是叠瓦技术。

希捷的首款8TB机械硬盘

   

我们知道,以往要提高存储密度,依靠的是减少磁轨的宽度,降低磁轨间的间隙来实现的,尽管硬盘厂家已经将这一套机制发挥到近乎极致。但这套存储机制本身就会浪费一定的空间,毕竟磁轨间的间隙再小,那也是存在的。同时为了让磁轨极化,硬盘上的写输入磁头必然要比读磁头间隙大一些,这固然有利于减少读数据时不小心跑到邻近磁轨的几率,但较宽的磁轨和磁隙,对磁密度可是有不小的影响。

图:传统记录方式的磁轨较宽和磁隙存在影响了磁记录密度

   

而叠瓦技术就减少磁轨间隙的空间浪费,也就是说,写磁头在写完一个磁轨转入下一个磁轨时,不再是像以往那样,与上一磁轨拉开一定的距离再进行操作,而是在原磁轨的下方,就直接开始写入下一轨的记录。让磁轨像是房顶的瓦片那样,进行重叠,每一个磁轨的宽度,只略大于读磁头所需要的宽度,这就极大的减少了空间浪费,这也是叠瓦技术名称的来源。

   图:叠瓦技术将取消磁隙,并将磁轨重叠,提升空间利用率。

不过,叠瓦技术的实际磁轨小于写入磁轨,也带来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磁盘在重写一个磁轨的数据时,其写入动作会连影响到下一个磁轨,连下一磁轨的数据一并改写。为保证数据安全性,那就只好对下一磁轨进行重写,可这又影响到下下一磁轨。如此循环,难道,叠瓦式因此在改写数据时,要来一次全盘重写?

当然不是,希捷解决方案是分组技术,也就是每隔几个叠瓦式磁轨后,设置一个宽度略宽于写磁头的非叠瓦磁轨,这样,每次重写到这一位置时,就不会影响到其他磁轨,写入动作也就完成了。

    分组就直接影响到叠瓦式硬盘的效果,分组太少,每个分组大,就意味着即便是数据小小的改变,也要复写至分组结束,这样,就会浪费硬盘的大量性能,而分组太多,由于最后一个磁道采用非叠瓦结构,又会影响到磁盘密度,降低叠瓦技术的增容优势。因此,叠瓦技术在性能与容量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未来增容靠什么?

热辅助磁写入(HAMR)

扩容原理:通过加热磁体,使磁盘更容易极化,增加磁密度,预期提升磁密度5~10倍

预计应用时间:2018年

    热辅助磁写入,依靠的是在写入磁头上,安装一个激光器,在进行写入操作时,激光照射盘体,令写入区域温度悬殊升高,在高温下,磁体的顺性增加,磁头只要有极小的磁场,就可以让磁体极化,而在迅速冷却后,磁体极性就被保留下来,这样,读写磁头,磁轨都可以大幅度减小,从而极大的提升磁记录密度。实际上,热辅助磁写入早在多年前就被提出,但由于在成本和记录稳定性上存在一定缺陷,其商用进程一再被推迟,而下一个时间表可能在2018年左右,这次,热辅助磁写入技术能如约到来吗?

 

晶格介质磁记录(BPMR)

扩容原理:在晶体微孔中填入磁性材料,减少磁性材料相互影响,提升磁密度,预期提升磁密度5~10倍

预期应用时间:2020年

    传统的磁记录就像是粗放式记录方式,几十上百个磁性单元才组成一个记录模块,而相邻磁性单元的相互干扰,这些因素,都极大的影响了磁记录密度。而晶格介质,就是利用金属结晶而形成的孔洞,如阳极氧化的氧化铝在氧化过程中,就会形成大量纳米级的微孔,在这些微孔中填充如磁性材料,这就形成了晶格介质存储。这样,磁体间影响小,存储稳定性很高,甚至用单个磁性单元就可以存储一个字节,这就让存储密度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让结晶微孔形成磁记录所需的线性排列,适合的孔径等等适合存储的因素,对于工艺有极高的要求,因此,投入商用,还需要到2020年左右。

 

图:传统磁记录(左)与晶格介质磁记录(右)

 

 

本文出自2014-12-08出版的《电脑报》2014年第48期 E.硬件DIY
(网站编辑:ChengJY)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