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6-28 15:40:09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熊乐
- 作者:
技术解析:电磁感应无线充电
在这个无线时代中,长长的电源线显得无比的碍眼。实际上无线充电技术早已开始研究,19世纪就开始了电磁感应原理的研究,以后逐渐又发现电磁波和共振作用两个新技术。但是到目前为止电磁波和共振作用还鲜有具体的产品出现,比较成熟而且真正得到广泛应用的只有电磁感应技术。早在2009年,Palm就推出了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Palm Pre智能手机,其与Lumia 820所采用的Qi无线充电标准一样,都是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技术。
Qi是由无线充电联盟推出的无线充电标准,并在2010年8月引入中国。整个系统由充电底座和移动设备上的组件两部分组成,两个设备里面分别包含有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在进行无线充电的时候,将设备放到充电底座上,两个线圈就能共同构成一个电磁耦合感应器。充电底座内的发射线圈将电流转换成电磁信号,而接受线圈则将无线能源信号转换为电流。其实在性能方面,Qi无线充电的表现并不出色,在重要的转换效率上,最高只能达到传统充电器的70%。而且随着距离的增大,能量损失非常严重,所以使用距离极短,往往只有数厘米,这是一个硬伤。不过Qi无线充电胜在结构相对简单,技术难度较小,成本较低,易于推广。而且无线充电联盟人多势众,兼容性也是一大优势,只要设备和充电底座都支持Qi标准即可进行充电。
电磁感应无线充电原理
Qi无线充电芯片和线圈
延伸阅读:其他无线充电技术
电磁波:常常被用来传输广播、电视信号的电磁波,其实也能传输电流。通过利用微型接收电路捕捉无线电波,就能将之转化为稳定的直流电压。这一技术的传输效率很高,可以达到95%。但当电磁波能量集中时,充电效能才能保证,只能在几米范围内使用,同样无法实现长距离有效传输。而且大量集中的电磁波,所带来的电磁辐射也很惊人。
共振作用:这是一种非辐射的无线充电方式,其原理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之间可以高效地传输能量,目前可实现75%的传输效率。同样的,共振无线充电的使用距离也非常有限,在距离电源数米的范围之内才有作用。英特尔和苹果两大巨头正在研究的无线充电技术,都是基于共振的方式来实现的。
写在最后:个人很失望,只是个噱头
不得不说,在整个试用完之后,笔者个人对Qi无线充电比较失望。转换效率低、充电时间长、使用距离极短,与传统的有线充电相比各项指标都处于劣势。再加上原厂套装价格贵,第三方产品做工粗糙,费钱又费电,整个就是一个噱头而已,实用性并不高,偶尔尝尝鲜而已,长期使用还要把后盖换来换去,真是麻烦。这也难怪为什么Qi无线充电推出这么久了,始终无法获得用户的认可。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