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逐梦百年,科技领航”——从启蒙到复兴
  • 2021/10/15 10:58:45
  • 类型:转载
  • 来源:
  • 网站编辑:admin
【电脑报在线】2021 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 100 周年华诞,我国也已正式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回首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本期开始,《电脑报》将推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科技创新的系列专题,带你走进这段难忘的历史。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 1921—1949 年) : 科技创新思想的孕育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已形成了关于科技创新的最初认识,虽然这些思想由于认识水平与实践条件的限制没有实现系统化与体系化,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21 年,毛泽东参加新民学会在文化书社举行的常会,在谈到自己的计划时说: “因缺乏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的基础科学的知识,想设法补足。”在参加革命工作后,毛泽东形成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科学态度,并在革命实践中大力支持科学技术事业。正是依赖于早期共产党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已初步形成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思想。

       随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逐渐应用于革命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推动了科学技术事业的组织化、体系化与制度化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出现了科学技术事业快速发展的繁荣景象。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 1949—1978 年) :科技创新思想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 “现在处在转变时期: 由阶级斗争到向自然界斗争,由革命到建设,由过去的革命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并发布了《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等规划性文件。发布落实规划性文件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发展科技创新的计划性与针对性。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整合和配置各类资源的能力以及顶层设计能力,在一穷二白的发展环境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虽然在十年“文革”中经历了一些曲折,但仍为改革开放后的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础与宝贵经验。


三、 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 1978—2012 年) : 在改革中探索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这一时期,电子计算机技术、原子能技术、宇航空间技术等各领域快速发展,并与生产直接结合起来,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5500 多名代表汇聚一堂,我国科技事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指出: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同时,他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正确分析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
       后来,邓小平还深刻阐明了科技与教育的关系,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形成了“科教兴国”战略的雏形。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为基础的邓小平科技思想,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系统化与理论化,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 2012 年至今) : 在伟大复兴中迈向科技强国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国家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为实现发展驱动力的根本转换奠定体制基础。

      党中央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精准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大势,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总结过去、谋划和开拓未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简称《建议》) 。创新是贯穿《建议》全文的核心关键词之一,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建议》展望 2035 年,突出强调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做到“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