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谁的《舌尖上的中国2》
  • 2014-4-28 11:08:26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邓晓进
  • 作者:
【电脑报在线】前段时间,文章出轨门事件沸沸扬扬,淘宝迅速出现马伊琍同款背包,文案是“疗伤款,坚强包,正房专用,大得装下所有的伤痛,且背且珍惜,且大且包容”。而高达十万元的“防小三”学习班、“防小三险”等奇葩项目,也在各地不时出现。

 前段时间,文章出轨门事件沸沸扬扬,淘宝迅速出现马伊琍同款背包,文案是“疗伤款,坚强包,正房专用,大得装下所有的伤痛,且背且珍惜,且大且包容”。而高达十万元的“防小三”学习班、“防小三险”等奇葩项目,也在各地不时出现。

    马伊琍等原配的痛苦,成了他人牟利之源。原因无他,借助社会热点话题上头条、博眼球、谋私利,如今在中国已成为一种潮流,哪怕在他人伤口撒几把盐。

现在,轮到了《舌尖上的中国2》——讨巧的题材,唯美的画面,催人泪下的人文关怀,从南方的烧腊到北方的泡菜,从古代的智慧到现今的融汇,从“舌尖1”到“舌尖2”,成为最热门的社会话题之一已是必然。

最近,睽违两年的《舌尖上的中国》正式开播。播出当晚,“舌尖”跃居微博话题榜首位,朋友圈中,“舌尖”素材也被好友们疯狂引用,或捧或骂,不发一条相关信息就感觉自己不属于这个时代。

更疯狂的是电商营销战——节目还未开播,各家电商就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舌尖专属页面,京东分设了四川馆、福建馆,1号店按区域分了西南美食、华东美食、华中美食、华南美食、西北美食、港澳台美食,恨不得把平台上销售的所有美食在一个页面上都呈现出来。加上淘宝天猫上无法统计的无数卖家,“舌尖”催生了两年来最疯狂的食品网络炒作热。

有人把这种炒作美其名曰高大上的“食品020新模式”,还有人讲起了背后的故事——据说有业内人士爆料,播出的那个夜晚,为了“舌尖2”的货源,天猫供应商甚至赶到了偏远的贵州小镇。

故事真假无法判断,当当、1号店、京东的“舌尖”海报、视频、产品却已陷入了侵权麻烦(按照舌尖栏目组在新浪官微的声明,除了天猫、豆果网为合作机构外,其他都属于侵权),在金钱面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中国多年前就被丢到爪哇海沟,但对于“吃货”们而言,或许需要关心的问题是,这些被热炒的产品,真是节目中让人垂涎欲滴的正宗美食么?

很遗憾,我可以明确告诉你的是,这些所谓“舌尖”产品,99%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你心急火燎献上银子的背后,或许吃进嘴的只是在某个污水横流、苍蝇乱飞的阴暗小作坊的出品。你真以为体验了正宗的跳跳鱼?吃到了来自西藏的高原野生蜂蜜?呵呵,越想越吐。

当然,消费《舌尖上在中国2》,不是电商的专利。有“舌尖上的中国”,自然有“舌尖上的A股”,两年前《舌尖1》热播时,火腿、海鲜、肉类个股都曾沾过光,不过那时“舌尖”来得太突然,大多是借势赚点游资,如今则多了阴谋论的味道,比如《舌尖2》第一集是在周五夜里首播,当日停牌数周、业绩连年下滑的金字火腿(002515)突然复盘,被凶悍的拉起了涨停,等“舌尖”热已过,散户就等着欲哭无泪吧。

旅游业、厨具业也瞄准了《舌尖2》,围绕《舌尖2》的赞助、冠名和营销都在发酵,商家都希望借着这部人气沸腾的纪录片赌一把。苏泊尔开始围绕《舌尖2》和美食等开展了一系列的营销行动,用独特技术钓跳跳鱼的浙江三门湾,则成了各家旅游公司的热门线路。

就连电脑病毒和杀毒软件,也在其中跃跃欲试。多家杀软都在第一时间推出最专业的“舌尖”病毒拦截工具。当然别忘了央视本身,来自央视2013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的数据显示,某厨具知名品牌和酒类品牌分别花了4000多万元成为《舌尖2》全媒体合作伙伴。

一切无关舌尖,更无关传统,只关金钱。炒作不是什么大错,美食只是牟利的工具,“吃货”是吸食他人辛酸的毒药。12年前,马完全成了日本NHK《麦客》的主角,12年后他又出现在《舌尖2》,不变的是悲苦命运,变了的是苍老容颜。
本文出自2014-02-17出版的《电脑报》2014年第06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soso)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