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25 21:45:14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经常有同学在微信后台、文章留言中问我们,同款游戏本,锐龙版和酷睿版哪个更值得买?坦率地说,这个问题太笼统太广泛了,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购机预算和应用用途都不同,对机型的细节要求也有差异。所以,购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过,说到“同款游戏本锐龙版和酷睿版哪个性价比更有优势”这个问题倒可以聊一聊。大家知道,在去年的锐龙4000H和第10代酷睿时代,锐龙游戏本因具备制程工艺优势,综合表现上大幅度领先酷睿游戏本。而在今年两家又各有进步,来到了总体上势均力敌的局面。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同款机型,锐龙PK酷睿,哪个更有看点呢?
针对这个不少玩家感兴趣的问题,牛叔找了测试数据库中同一台机器的锐龙7 5800H/酷睿i7 11800H两个版本来比试较量一番,它俩搭载的是大家关注度高的RTX 3060独显,并且机型设计基本一致,硬件配置情况如下所示:
●价格:锐龙更实惠
从上面的表格来看,对于这款8核标压H处理器+RTX 3060组合的配置,锐龙版在价格方面小有优势。
其实,关于同款游戏本锐龙处理器版本价格更实惠这点,并不是某一个品牌独有的情况,而是很多品牌、很多机型都普遍存在,基本价差都在700元以上:比如玩家们讨论度非常高的联想拯救者系列,该机的R9000P(锐龙7 5800H+RTX 3060+2.5K 165Hz)就比Y9000P更具性价比(i7 11800H+RTX 3060+2.5K 165Hz),前者自营促销参考价格是8499元,后者的促销参考价格则是9499元,差价应该是类似机型里最高的,达到了1000元——锐龙版无疑在价格方面更具吸引力。
●处理器测试:锐龙能效比出色,酷睿对功耗要求高
我们再看看处理器性能pk。这次的处理器性能测试很有意思。因为这是同一台机器的不同平台之间的pk,它们内部设计基本一致,散热设计自然也是一样的双风扇3热管模组。
处理器测试环节包含单考FPU测试、处理器基准测试、处理器满载渲染测试。
单考FPU测试项目是考查机型的满载性能释放情况,包含考机时的处理器的功率、频率和温度。两台机器均在最大风扇模式下考机,持续半小时以上,不同处理器性能释放如下:锐龙7 5800H的满载情况是53.8W/3.67GHz/89.3℃;i7 11800H的满载情况是70W/3.34GHz/88℃。
处理器单考FPU分析:从功率而言,锐龙7 5800H低于i7 11800H,而从频率来看,锐龙7 5800H反超i7 11800H——而两者结合来看,则说明得益于Zen3架构和7nm制程优势,锐龙7 5800H的能效比要大幅度强于i7 11800H,在功率比后者低的情况下,频率反而高了不少(这也是为什么轻薄本可以普遍搭载锐龙标压H处理器,且均具备不错的性能释放)。温度方面,锐龙7 5800H实时温度为89.3℃,i7 11800H实时温度为88℃,锐龙处理器温度稍高一度多,毕竟它的频率更高。
处理器基准测试则主要考查处理器的短时爆发性能,熟悉笔记本的同学都知道,在游戏本的基准测试项目中,第11代酷睿H处理器的得分都不低。因为i7 11800H在绝大多数机型里都有一个高功率的短时爆发功耗输出,以参与pk的机型而言,该机的酷睿版短时爆发功耗能到100W左右(它的PL2设置为109W)。而锐龙版的短时爆发功耗和长时间持续功耗差不多,也就是说锐龙版的测试成绩更能体现在实际应用中的真实性能。
基准测试分析:如前面所言,短时爆发功率高的i7 11800H理论上在这一环节有优势,但在Cinebench R15单核测试中,锐龙7 5800H要领先i7 11800H。在CPU-Z和V-RAY4.1测试中两者比较接近,11800H略有优势。而在3DMark Time Spy CPU中,锐龙7 5800H则超过了i7 11800H——理论游戏性能反而更强一些,这一点也在后面的游戏测试中有所体现。另外,7zip基准测试中,锐龙7 5800H大幅度领先于i7 11800H。
实际上,从整体测试跑分来看,相比功耗上的数值差,这个跑分差距并不大。甚至从功耗方面而言,进一步凸显了锐龙的高能效。而如果考虑到游戏或者续航等实际应用,那么锐龙显然更有看头:在游戏中跑个二三十瓦就有不错的频率,比如下图中的《赛博朋克2077》,锐龙7 5800H的实时状态为31.6W/3.95GHz,完全凸显了高能效比特点,同时有利于降低整机散热压力和C面温度;而在续航中,锐龙H平台处理器可做到更低的平台功耗,之前我们测试过,同款游戏本在插电闲置状态下,锐龙版要比酷睿版整机功耗低10W左右,锐龙版的续航也就更长。
接下来是处理器满载测试环节,主要考查处理器满载测试性能。选择的项目是Blender六个场景连续渲染。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由于两台机型是先后测试的,所以在满载渲染测试项目中设定有些不同,酷睿版是最大风扇模式下跑的渲染测试,跑满了70W;而锐龙版为了模拟日常使用,则是在自动风扇模式下跑的渲染测试,渲染时功率为50W。因此,下面的数据对比前提是:70W i7 11800H对比50W 锐龙7 5800H,11800H功耗足足比5800H高了20W。
▲锐龙7 5800H渲染过程,自动风扇模式,所以比考机低了4W左右
▲i7 11800H渲染过程,前面的那一小截波峰是处理器的爆发阶段,达到了功率100W左右,稳定输出70W。
测试结果如下:有两个场景是打平(classroom、fishy_cat)。三个测试时间较短的项目i7 11800H耗时更少(bmw27、koro、pavillon_barcelona),而在15分钟左右的victor场景渲染中,则是锐龙7 5800H效率更高。
处理器满载测试分析:总体上互有胜负,并且幅度都比较微弱。i7 11800H是在较短项目里胜出,符合其具备高爆发初始阶段的性能调校;锐龙7 5800H则在最长时间的项目里胜出,表明它的输出功率很稳定。而如果考虑到渲染时的功耗,锐龙7 5800H就有大优势了:锐龙7 5800H渲染的状态为50W/3.77GHz/90℃,i7 11800H渲染状态为70W/3.79GHz/80℃。 也就是说,在频率差不多、渲染效率互有胜负的情况下,锐龙7 5800H的功率足足低了20W,可见其能效之高。
如果将两者的功耗差距拉小,结果会是怎么样呢?同款机型没有数据,这里有以前测过的AMD超威卓越平台配置的5800H和11800H对比的数据可以参考,可以看到,在功耗差距为15W时,5800H已经全部超过了11800H,如果双方同功耗,估计领先幅度会更大。
●游戏测试:锐龙版显卡功耗低10W,但游戏实战结果出人意料
注意,测试时锐龙7 5800H款机型测试时的独显功率最高是85W(该机后来有了可升级95W显卡功率的BIOS固件),相比i7 11800H的95W,如下面3D Mark中的各项基准测试数据,在理论性能方面的确是低一点。
那么,在显卡功率低10W的情况下,锐龙7 5800H PK i7 11800H游戏实战,结果如何?实际游戏测试有些出人意料!虽然i7 11800H+95W RTX 3060理论上更有优势,但7款游戏中,仅4款游戏有微弱优势,2款打平,1款则不敌锐龙7 5800H+85W RTX 3060。
接着牛叔将分辨率提升到2K级别(2560×1440,均采用外接显示器),测试结果就更有趣了。7款游戏中,锐龙7 5800H+85W RTX 3060反而胜了3款,在显卡功耗更低的情况下,基本上和11800H打平了。当然,不管5800H还是11800H领先,都是几帧的差距,在实际游戏体验中基本上感觉不到区别。
《战争机器5》2K高画质,锐龙7 5800H款81fps,i7 11800H款79fps。
《看门狗:军团》2K高画质,锐龙7 5800H款63fps,i7 11800H款61fps。
《全面战争:三国》2K高画质,锐龙7 5800H款55fps,i7 11800H款56fps,注意图中i7 11800H款的独显功率,为86.5W。
《古墓丽影:暗影》2K高画质,锐龙7 5800H款82fps,i7 11800H款84fps。
游戏测试分析:从游戏测试来看,虽然锐龙7 5800H的RTX 3060低了10W,独显的理论测试成绩也不如i7 11800H的95W款RTX 3060,但是游戏表现却是互有胜负,差距都在几帧的范围内,游戏体验几乎没区别,总体是一个级别的表现。至于原因,一方面应该是显卡功率10W的差异影响较小,因为在游戏中,95W款的RTX 3060其实大多数时候处于90W左右的功率状态;另一方面锐龙处理器对功率要求低,系统分配更多功率给独显,从而让系统总体游戏性能有更好的发挥,表现也就相差无几了。
结语
最后牛叔总结一下测试情况。
●首先在价格方面,普遍的是同一款游戏本锐龙版价格更香,有的差价幅度还挺大,比如上面提到的拯救者R9000P和Y9000P的例子,所以如果玩家追求性价比,那么锐龙款更实惠。
●处理器性能方面,锐龙处理器的特点是能效比出色,50W功率的锐龙7 5800H与70W的i7 11800H,在满载渲染测试里下打得有来有回就可说明这点;酷睿处理器想要获得高性能输出,必须提升处理器的功率,这就对游戏本的散热要求不低。从而影响用户使用感受:锐龙版自动风扇模式下就能搞定不错的功率输出,酷睿则可能需要开启更高的风扇转速,来拉高处理器功率,风扇噪声会更大。
●游戏测试方面,尽管酷睿版独显功耗高了10W,但实战帧速两者差不多,结果出人意料,上面也分析了结果和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综合来看,对于大家喜欢的“性价比”游戏本,总体上还是锐龙游戏本能效比出色,对散热要求低,机身键盘温度更清凉,续航时间也更长,总体使用体验更好,而价格也更实惠一些。
Copyright © 2006-202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