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少年派”引发的特效风波
  • 2013-3-1 14:25:53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邓晓进
  • 作者:杨宇良
【电脑报在线】李安又一次拿到了小金人,网友疯传他6年待业依旧追梦的励志故事。《少年派》狂揽4奖霸气十足,然而却传来B&H特效团队攻击李安的公开信。这场景,像极了《少年派》中的两个故事,一个梦幻,一个现实。
        在风光无限的票房和荣誉背后,所有人都认为幕后特效公司也一定赚得盆满钵满,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李安又一次拿到了小金人,网友疯传他6年待业依旧追梦的励志故事。《少年派》狂揽4奖霸气十足,然而却传来B&H特效团队攻击李安的公开信。这场景,像极了《少年派》中的两个故事,一个梦幻,一个现实。


        风光无限背后的愤怒
 


B&H特效团队抗议
 

 


李安和B&H特效团队曾一起攻克电影中关于一些特殊场景的特效难题

        当李安在台上感谢台湾、感谢妻子、感谢摄影、甚至用Namaste感谢了印度,却单单没有感谢特效团队。这让R&H特效团队极为恼火。
要知道,《少年派》可是从工业光魔的《复仇者联盟》与维塔力作《霍比特人》的夹缝中,抢得的小金人。
        自1978年奥斯卡开设最佳特效奖项后,乔治卢卡斯的工业光魔拿了17次;进入2000年以后,彼得杰克逊的维塔异军突起,拿了7次。能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拔得头筹,李安的确应该感谢R&H。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李安在台上领取最佳特效时, R&H公司500名特效制作人员却在典礼场外,为公司无预警申请破产与裁员抗议。
        更悲催的是,R&H团队的感谢词说完,刚想说点正题——呼吁提供资金援助,却遭遇了《大白鲨》音乐响起,麦克风消音的尴尬。
奥斯卡典礼跟国内的春晚一样,也是严格管控时间。但是主办方感觉R&H发言冗长,便演奏《大白鲨》音乐催促,让发言人知难而退,的确不够尊重。
        这也引发了无数观众在Twitter上吐槽主办方的无礼。再加上李安的遗漏,让R&H顿觉受辱。
        奥斯卡后,R&H公司发布了言辞激烈的公开信,炮轰李安“我希望能做得便宜点”的发言无知不当。
        R&H称 “你(李安)原本只需简单地向这些人致意,就可让大家正视他们的贡献,但你没有,你让大家失望了。”
        显然,R&H公司的愤怒,并非没有理由。
        《少年派》的特效与呈现是花了许多顶尖艺术家投入数百小时才凋琢而成,加上卖命工作的现场助理与特效制片来回协调,才能制作出电影里令人赞叹的场景与动物表演,更不用说还有工程师写出长串合适的程式码并建立起整部电影的制作流程。
        电影中,那些灿烂美丽的夕阳落日是特效人员的功劳,许多动物角色的表演其实也是出自动画师的巧手。造浪池现场,正是特效人员把那个游泳池变成大海,把老虎放进船里,让这个梦得以继续……

 

        好莱坞特效公司过得并不好

        在好莱坞,电影工业拥有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而特效这个环节被认为是最赚钱的行当之一。曾有数据统计说,好莱坞大片有80%都使用特效,而且票房最卖座的几乎全是特效大片,这无疑让参与其中的特效公司营业额大幅上升。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几家全球顶级的特效公司,都正在走向或已经面临破产的危机。原因是特效的研发非常昂贵,需要投入大量的科技研发与电脑运算才能得到最后电影里的成果,对于每间公司来说都是沉重负担。
        R&H公司对李安的抗议,更多地折射出好莱坞特效公司的生存状态。
        全球经济危机似乎仍在威胁着电影业,近几年,多家顶尖特效公司纷纷倒闭,哀鸣一片。2010年年底,除了米高梅申请破产保护外,曾制作《少数派报告》、《怒海争锋》、《国家宝藏》等的特效公司Asylum和曾制作《潘神的迷宫》、《禁闭岛》等de CafeFX/ComputerCafe公司相继关门。
        2011年8月31日,电影特效界最著名的模型制造商Kerner Optical集团宣布倒闭,该集团前身正是大名鼎鼎的工业光魔模型部。
        2012年,更是不乏大牌落马。Matte World Digital公司,创立于1988年,参与过几乎所有重要的好莱坞大制作,包括《终结者2》、《泰坦尼克号》、《独立日》、《返老还童》以及《雨果》。
        他们靠着数字绘景技术配合绿幕蓝幕拍摄,擅长拍摄史诗般的宏大画面。但是由于制作人力成本上升和制作全球化的影响,公司最终关门大吉。
        成立于2000年、位于澳洲悉尼的Fuel VFX特效公司,曾打造了《普罗米修斯》中美轮美奂的CG星空,并参与过的项目包括《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碟中谍4》等电影项目,但也在去年开始进入“自愿管理程序”。
        Digital Domain(D2),由两位特技大师詹姆斯•卡梅隆和斯坦•维斯顿于1993年创立,因不堪巨额债务及利息,正式依照美国破产法案第11条执行破产重组程序。
        D2擅长设计精致的画面以及表达无与伦比的质感。其技术优势在于粒子特效,如《后天》中的大气以及海洋特效,还有《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的海战特效。D2制作过《泰坦尼克号》、《变形金刚》系列等90多部电影的特效,手握7个奥斯卡奖项(3个最佳特效奖,4个技术成就奖)。但是最终它还是破产了。
        去年9月,小马奔腾公司和印度信实媒体集团以3020万美元价格联合收购,这次收购完成后小马奔腾公司将拥有75%以上的股份。相信未来,D2可以有机会地参与到中国影片的制作流程。
        对于这一灾难般的局面,有分析师表示,在经济危机影响下,电影成本的提高以及票房利润的降低让特效公司的行业生态急剧恶化,“电影特效行业的利润其实极低,属于高投入低回报行业。尽管这些公司的管理层总是试图发挥特长开辟新道路,但他们投资的成本总是会轻易地超过他们带回的利润。” 
        尽管《阿凡达》、《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复仇者联盟》等影片的票房频频破纪录,但这些只是凤毛麟角。更多如《异星战场》、《黑影》、《普罗米修斯》等影片的票房都相当惨淡,而这也直接导致了特效公司纷纷关门。
        而且特效公司大都是小规模小成本经营,只要有技术和创意,几十个人的小团队就能完成一部商业大片的主要制作内容。这样的运行模式也必然导致高风险,“在制作成本增加和制作全球化的当下,为了竞争盲目发力,往往导致毁灭性的结果。”

 

        特效是个高风险低收入的行业 

        本以为是赚钱的行当,却屡屡遭受财政风波。在特效影片在票房上攻城拔寨之时,特效公司却面临着关门大吉的危机?
        除了经济危机对电影业的冲击,经济分析师托尼•怀伯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特效行业其实是一个低利润的行业”。
        以D2为例,它正在制作哈里森•福特主演的《安德的游戏》,该影片投资一亿美元。前CEO约翰泰科特曾说,“最后的利润我们将占到37.5%。”
        截至2012年6月30日,D2已为这部电影的后期制作投入了1720万美元的成本,“如果这部电影票房是6000万美元,我敢说,将会是灾难性的失败,算上投资成本,我们至少会赔680万美元;如果有1.15亿美元的票房,仍会很失望,但至少从收益上来讲是健康的。票房上2亿,我们才能从中得利。”
        所以,影片票房直接影响到特效公司的盈利状况。
        由于在特效环节花费巨大,因此这相当于把影片逼上了悬崖,如果不能创造高票房,非但不能回本,还可能将特效公司通杀。
        于是,审时度势的好莱坞特效公司看中了国内电影市场,纷纷来华淘金。
        2012年9月,小马奔腾公司成功收购D2,相信未来,D2可以有机会地参与到中国影片的制作流程。
        此外,卡梅隆•佩斯公司也落户天津,卡梅隆表示双方将致力于3D影视节目制作,公司还将为合拍大片《孙子兵法》 提供3D技术支持及认证。        曾制作《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阿凡达》的Technicolor与上影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首个项目是对《大闹天宫》进行修复及3D转制。
        但是在与好莱坞团队合作之前,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钱。二是流程。由于特效的属于高风险低回报的行业,因此很多国内影片在制作时都会对特效进行成本控制。
        例如,近期票房逼近10亿的周星驰力作《西游降魔篇》,就把特效拆分为悟童(特效,前期)——韩国Macrograph Inc(绑定,动画,灯光渲染),泰国Oriental Post Co. Ltd,Parabucks Co(较色)——好莱坞公司Venture 3D((3D转制)。而这也是国内业界对于特效的普遍做法。        说到底,如果资金不能到位,与好莱坞特效公司的合作不过是镜花水月。
        其次,在好莱坞,特效不等同于后期制作,而是全程参与到影片的创意、规划当中,这就要求艺术家贯穿始终,把握剧情走向,洞悉人物状况。最终,特效是融合在一个好故事之中的。不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而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但是,很多国内影片在圈钱的功利目的下,总希望在资金有限,时间紧迫,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希望通过特效化腐朽为神奇,化烂片为大片,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对此,在国内创造7亿票房的《画皮2》制片人庞洪,以及曾参与《风声》《唐山大地震》《温故一九四二》的北京天工映画影视公司总经理、电影视效总监常松,都认为特效行业的瓶颈除了资金,还有流程管理。
        曾参与《钢铁侠》、《铁甲钢拳》等影片制作的D2资深的技术指导李灵昊直言:“国内从不缺顶尖的艺术家,但是他们在剧组的角色并不清晰,缺乏话语权。再加上没有一个成熟的流程管理系统,让很多好的想法、创意最终变成了技术恶补,形成了口碑黑洞。”
        李安的《少年派》荣膺奥斯卡固然可喜,但是特效行业的入不敷出令人堪忧。中国式大片的粗制滥造,让3D+IMAX成为了圈钱陷阱,这让多少影迷扼腕叹息。我们期待有一天,国内也能涌现像维塔这样的全球顶尖特效公司,更希望中国的特效行业更加成熟、专业,为影迷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梦境…… 
本文出自2013-03-04出版的《电脑报》第8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weekend)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