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微信收费:一场电信利益的博弈
  • 2013-4-3 17:13:29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程朋
  • 作者:熊雯琳
【电脑报在线】随着工信部的介入,国家发改委专家及运营商高管频频“放风”,当这个类似愚人节玩笑的话题在愚人节当天再次被各大媒体重提关注时,业界又重新将焦点聚集到此。
微信可能要收费?
        随着工信部的介入,国家发改委专家及运营商高管频频“放风”,当这个类似愚人节玩笑的话题在愚人节当天再次被各大媒体重提关注时,业界又重新将焦点聚集到此。
        尽管马化腾和腾讯方面一再否认微信在未来成为付费业务,甚至曾将媒体对微信收费的报道斥为“假新闻”,但事件却没有因为澄清而平息,反而随着工信部的介入再次掀起关注热潮。
        3月31日,媒体报道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参加第二届“岭南论坛”时表示,关于公众普遍关注的运营商对微信收费一事,工信部正在协调解决并会参考运营商的合理要求,目前已要求运营商制定解决方案提交工信部。
        针对此,4月2日,腾讯对本报记者回应称,“普通用户正常使用微信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收费的。我们相信同时也期盼,运营商和OTT(Over The Top,越过运营商提供互联网语音视频和数据等服务)公司的关系未来发展成鱼和水的关系或水乳交融,大家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繁荣、和谐共赢。”
        “现如今就看运营商如何定义OTT应用了,从技术端来说,运营商内部对外链收费的端口都做好了。”
        一位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运营商的这场反微信等OTT应用类的战争酝酿已久,最早在2011年初国内个信、米聊等OTT类应用流行之初就意图封杀,如今随着微信用户超过3亿,运营商更是坐不住了。
        于是,一场关于微信收费的“神仙打架”就此展开序幕。这背后究竟是一场怎样的利益博弈?最终是否又会对用户产生影响?


微信凶猛

        白领王倪是去年底开始玩微信的,一开始只是在上面和男朋友聊点甜言蜜语,之后开始玩微信朋友圈以后,她基本上很少发短信了,“现在3G网络信号还不错,基本都是微信上联系。”
        微信势头正猛。根据腾讯公司日前公布的财报显示,微信用户和涉足国际市场的“WeChat”业务,两者注册用户在2012年已经超过3亿。从2011年1月份腾讯推出微信业务至今不过两年的时间。而接近微信内部人士透露,按照目前的注册增速,微信用户数量正在飞快的逼近4亿。
        实际上,微信的模式并不是腾讯首创。
        2010年10月,一款名为“KikMessager”的IM软件在AppStore和Android Market同时上线,卖点就是可以免费发短信。该软件在短短15天内便吸引了100万用户,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的一大爆发性新闻。
        国内很快也有了“模仿者”,个信、米聊都是最早一批把类Kik模式落地国内并发展不错的应用。腾讯的微信也在2011年初也正式推出。
对于最终能够如此成功,微信团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结为“抓住了时机和找对了节奏”。“当你周围的朋友都在用微信联系的时候,微信自然而然就传播开来了。”一位移动互联网从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微信的用户体验确实不错,再加上腾讯庞大的QQ用户基础,微信想不火都难。


运营商“发难”微信

        树大招风,在微信用户越来越庞大的时候,关于微信冲击运营商短信、语音等传统业务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关于对微信等OTT类应用收费的各种讨论声音也多了起来。更有专家公开发表“短信收费,微信就该收费”的言论。
        “OTT业务是一种技术进步,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潮流。”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201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感慨,“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微信、Skype要比电信、联通更可怕。”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13年春节期间发送的各种拜年信息中,有68.1%的信息是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的,有11.1%是通过微信的方式发送的,而一年前微信的数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联通在其年报中也明确表示,源于语音、短信等业务的下滑,2G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1%。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腾讯现在每天微信的发送量跟电信运营商的短信数量差不多,到2016年,微信的发送量将会超过短信。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日前在参加一档电视访谈节目时含蓄地表示,互联网发展不会有绝对的免费,就算提供了不交费的服务,也一定有其他方面的收费来源,今天的免费是为了明天的收费。
        随着各种各样关于微信影响运营商的声音被放大,微信收费的话题也被各种专家、运营商官员在不同的场合反复提到。
        4月1日在深圳召开的IT领袖峰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再次谈到这个话题时表示,“至于说收费不收费,我还是那句话,一个企业要可持续发展、一个行业要可持续发展,违背经济规律做事都是难以长远的,不管你用任何的创新模式、基本的经济规律在创新中仍然有效。”
        运营商认为,对微信收费还有一个理由在于,OTT业务占用大量的信令(信令:指由于网络收到的终端信令请求超过了网络各项信令资源的处理能力,引发网络拥塞以至于产生雪崩效应,导致网络不可用)资源,可能导致基础网络通信瘫痪。有专家表示,微信被称为“永远在线”,这种在线状态会不断向基站发送信令,严重占用运营商的信令通道,就好比已经很繁忙的环路上,每辆车每2—3分钟上一下应急车道。这样的问题被业内人士称为“信令风暴”。由于电信网络中的信令主要用来控制语音信号,但微信的大量使用导致原本空闲的信令资源已经不够使用,还影响了语音的通话质量。
        据中国移动方面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微信已经占用了中国移动60%的信令资源,但仅仅带来了10%的移动数据流量。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韦乐平在公开场合表示:“应用层过度消耗流量和信令,却没给我们带来收入。中国电信每年扩容一次,却总也赶不上消耗的速度。”
        据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介绍,去年一个占用大量信令的语音应用曾造成日本运营商NTTDocomo在东京的网络瘫痪,250万用户近4个小时无法打电话和发短信。此外,美国运营商AT&T、欧洲运营商T-Mobile也发生过类似事故。
        对此,一位接近中移动内部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信令威胁并不来源于微信一个应用,包括微博等带有推送功能的应用都可能会占用信令资源,但微信是目前用户最庞大的。
        而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则认为,关于微信产生信令冲击运营商网络的事情主要发生在2G、2.5G网络上。马化腾认为运营商的统计有误,“他们只统计了腾讯服务器的流量,事实上还有很多流量是图片带来的,如果算上这些,我们的利用率还有3倍的增长空间。”他认为,还应该将微信嵌入音乐、视频等外链也纳入流量统计。马化腾还表示,未来微信与运营商肯定是合作关系,希望与运营商水乳交融,一起发展。

        4月2日,在发给本报记者的声明短信里,腾讯重申“普通用户正常使用微信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收费的。”

 

工信部介入 
        而来自官方的表态,则给微信收费与否带来了更多的变数。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不久前参加第二届 “岭南论坛”时表示工信部正对此进行协调,已要求运营商制定解决方案提交工信部,并承诺监管部门总体上会站在用户的角度,不允许运营商利用垄断地位遏制微信等业务。
        苗圩同时透露,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除了我们协调,还得靠这个竞争机制,三家运营商不能串通一气,来垄断这个市场。让他们跟各家去谈判。”
        苗圩表示:“(通信运营商)说我维护这么大的一个网络,还要投资,还要运营,除了流量以外还应该有这些方面的收费,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绝不能占有垄断的这个地位,卡死像腾讯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企业。”
        事实上,针对微信冲击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局面,苗圩在“两会”期间曾表示,工信部鼓励竞争,也愿意将市场的交给市场。对于如何监管互联网公司和传统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苗圩表示,要从保护用户的角度出发,做到一定的规范。
        不过,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即使工信部同意对微信收费,但对微信的额外收费并非针对用户,而是三大运营商向腾讯收取。
        记者从可靠渠道了解到,运营商对有可能威胁自己传统业务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封杀”实际上是早有预谋。
        据国内一位最早做类KIK应用开发的人士介绍,早在2011年2月份的时候,三大运营商中其一就像工信部写信投诉建议停止微信、KIK、Whatsapp等类似产品的推广,信息安全管理部针对微信类产品的安全管控体系进行研究,部署相关安全工作要求。
        “当时运营商就希望工信部能够停掉国内类KIK业务,给出的两个理由就是第一有安全风险,第二是侵占国家资产。”
        据该人士介绍,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工信部找了国内四家企业做调研,这四家公司分别为腾讯、小米、盛大和个信互动,“当时微信才刚刚开始做,盛大的产品也才有个雏形。”
        该人士进一步对本报记者表示,当时的调研主要涉及到这几家公司的产品安全性如何,公司业务发展如何等等。
        “开了好几次会,最后工信部给出的结果是‘建议以发展为主’,才使得众企业躲过一劫。”据该人士介绍,在当时与工信部的沟通中,也是腾讯使了大力气。
        实际上,运营商内部一直在为OTT应用收费做准备,“运营商的流量器的关口在去年6月份就做好了,可以直接统计长链接,在交换机上计数收费。”该人士进一步透露。


收费模式成难点

        据了解,OTT是OverTheTop的缩写,指的是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在广电和通讯等领域发展各种视频语音和数据服务,比如微信、Skype等。
  如果假设运营商开始微信进行收费,业内人士分析称,可能会存在三种模式,前向收费——向用户收费;后向收费——向腾讯收费;三是合作分成模式。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向用户收费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用户已经为此支付了流量费,何来再缴费。而向OTT企业收费,估计是运营商最愿意的方式。这样既不得罪用户,又多了收益。然而,对于免费软件微信而言,至今仍未实现盈利,而微信商业化的讨论也没有最终定论。不论是第二种对腾讯收费,还是第三种合作分成模式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实现。

记者手记:荒谬的收费
        关于“微信收费”的传闻已经出来有一段时间了,我一直没有太在意这个事情,一直只是当个玩笑来听,从没想到要当作报道来采访,原因有二,其一腾讯在此消息出来第一时间就非常坚定的辟谣;另外一方面,运营商在收取用户流量费的情况下还要将手伸进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空间里,这样的事情简直匪夷所思,有悖常理。
        不过,关于OTT服务的发展,全球的运营商几乎都面临着相似的情形,关于OTT企业该不该付费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以西班牙电信为代表的欧洲电信运营商选择自己提供OTT服务。2012年5月,西班牙电信推出一款集信息、语音传送、网络电话和照片分享于一身的应用TUMe。韩国OTT服务供应商Kakao推出的免费语音应用KakaoTalk对韩国运营商造成了严重威胁。
        2012年7月前后,韩国通信委员会批准韩国运营商可以向OTT语音服务提供商收取费用,也可掐断OTT语音流。今年年初,法国电信与谷歌公司达成了合作关系,谷歌因发布OTT发送的数据流量而向法国电信付费。
        在我看来,对于运营商而言OTT市场是完全开放的。三大运营商也都推出了自有品牌的OTT应用,如飞信、翼信和沃友。
        近期,三大运营商还透露出强化其OTT业务的行动,中国移动在整合飞信和飞聊,中国电信对翼信改进后实现了手机和固话之间的语聊。但运营商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让自己的OTT发展壮大而与自身基础业务形成左右手互搏的局面。于是,就有了这荒谬可笑的收费要求。

微博大V眼中的微信收费
        李开复:
运营商如果对微信用户进行收费合理吗?是否伤害用户选择?遏制创新?双重收费?违背网络中立原则?强强联合形成垄断捆绑?欢迎深度讨论,我会做内容总结,过两天发出。

        马靖昊说会计:三大电信运营商近期一直对“微信”蠢蠢欲动,想将它变成一块可以收费分羹的肥肉,其实体现的只是它一贯的霸道行为:1.用户使用微信已经交过流量费,如果微信收费,是不是微博等也得收?2.去年央企实现营收22.5万亿、利润1.3万亿,上缴红利只有区区970.83亿,仅有7.2%用于民生支出,为什么这些不说呢?

        @薛蛮子:#坚决反对微信收费#微信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引领全球互联网的第一次好不容易撞上的机会。过早收费只会扼杀这个伟大的社交化工具。把这个第一次机会变成最后一次机会,行行好,让微信一马,微信不光是腾讯的,更是中国的!中国不差这点钱!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微信坚决不应该收费!支持者请转!大力转!

        @北青张天蔚:风传微信要收费,网上一片谴责、义正词严,但大多忽略了一个前提:微信不是公共品,移动、腾讯都没有义务免费服务。微信收费不存在该不该,只有敢不敢:移动敢不敢冒流量损失的风险向腾讯加收费;腾讯敢不敢冒用户流失的风险把收费转嫁给用户。用户唯一个的武器是用脚投票,跑的人多了,他们就怂了。

        @人民网: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产业研究室主任史炜说,腾讯有4亿用户及其衍生出来的高盈利模式,说不敢收费,这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如果微信不该收费,那短信为什么要收费呢?这是个简单的经济学常识。既然短信收费,微信就应该收费… 
本文出自2013-04-08出版的《电脑报》2013第13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黄海)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