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缅甸行记:IT普及进行时
  • 2013-10-13 14:54:45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程朋
  • 作者:
【电脑报在线】说起缅甸,你会想到什么?精美的玉石,英勇的中国远征军,还是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作为一个科技观察者,我心目中的缅甸曾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国度——它是第一个遭遇过全国“断网”的国家;直到如今,它仍旧是全世界手机与互联网普及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在西方媒体上,缅甸IT的落后除了经济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的限制。这一说法并不缺乏佐证:邻国老挝同样被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但政府对于信息技术的限制却远少于缅甸,而目前其手机普及率已超过80%。
   军政府时期的缅甸被认为是世界上对互联网限制最严的国家之一。2007年9月,在持续的政局动荡之后,缅甸的互联网突然全面中断,一周以后才逐渐恢复;政府对此的解释是通信线缆损坏,但缅甸网民和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是缅甸政府采取的网络封锁行为,以限制网民将记录军政府暴力行为的图像和视频传到国外。包括联合国下属的国际电信联盟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就此发出了谴责声明。此后,缅甸政府又多次被指责采用限制网速等手段控制互联网。
   政府对于IT的控制还表现在对于通信资源的垄断。迄今为止,隶属于缅甸通信部的缅甸邮电(MPT)是该国唯一的移动运营商,缅甸所有的SIM卡均由该机构发放。
   目前,缅甸民众要想获得SIM卡有两种渠道。一种是抽签,MPT会不定期采用这种方式发放SIM卡,其价格相对低廉,仅需1500基亚,但有着较为苛刻的条款,例如用户每月至少须花费2500基亚;而且这种方式发售的SIM卡数量相当有限,能够被抽中的用户都是“幸运儿”。
   另一种则是市场购买。尽管不少零售商都表示SIM是禁止在市面上销售的商品,仍有一些手机专营店销售从各种渠道获得了SIM卡并对外出售。采用这种方式购买SIM卡相对容易,但花费高的惊人:GSM的SIM卡至少为90美元,CDMA的也最少需要70美元,较好的号段或WCDMA的SIM卡则需200-400美元。而在几年前,一张SIM的市场价更是超过2000美元。
   由垄断而产生的双轨制不可避免地滋生了腐败。在仰光开出租车的华人袁先生透露,在抽签过程中,负责确认中签用户的街长(街道负责人)们会截留一部分SIM卡,并以150美元的价格销售,获取近百倍的利润,再从中抽取一部分“打点”上级负责人。
   缅甸的通信费用相对于当地的生活水平来说也算不上便宜:短信25基亚一条,主叫通话每分钟50基亚(被叫免费);开通上网功能需另外申请,CDMA和GSM分别为800和1000基亚。
   我此行接触的几位缅甸人,无论是摩托车、出租车司机、酒店老板、手机专卖店老板还是大学生,谈到网速无不表示“太慢”,谈到SIM卡则无不表示“太贵”。昂内缪去年花200美元购买了一张GSM的SIM卡,这笔开销相当于他10个月的房租。“买SIM卡花了太多钱,所以我现在只能用这样的手机,”他拿出一台金立的低端功能机,告诉我这台手机只花费了40美元;随后他指着我手里的三星智能手机说:“在缅甸,基本上一张SIM卡就相当于一台这个。”
   不过对于政府的垄断与管制,包括当年的“断网”事件,所有人都不愿多谈。
   “那都是过去了,情况正在变好,”被问及政府对于互联网、手机的限制,昂内缪表达了乐观的态度。给出类似回答的还有曼德勒一家名叫ComputerMobile的手机专卖店的老板。五十岁上下、留着大胡子的他的经营各种数码产品,但数量都不多,其中大多数都采购自中国。
   去年,他看到数码设备正在曼德勒快速的兴起,于是开了这家小店。“很多(数码专卖店)都是去年开的,”他用沙哑的声音说道。
   在过去的几年里,缅甸的确正发生着一些变化。
   2010年11月,缅甸举行20年来的首次大选,开始由军人政权向民选政府过渡。新当选的总统吴登盛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及加大开发力度、吸引外资。随后,美国、中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企业纷纷进入或重返缅甸市场,让这个国家在封闭了四十余年后重新走上与国际接轨的道路。
   新政策的影响力也体现在了IT领域,比如网吧的网速。
   10月4日晚10点半,我来到仰光阿纳瓦萨路与第12街交汇处附近的一家没有挂出名称的网吧,网吧门口贴的LOGO上除了几款知名游戏,还有腾讯QQ。网吧内有15台电脑,配置为酷睿四核Q8200处理器、G41主板以及2G内存,采用了正版的Win7系统。由于时值深夜,网吧内只有5人,除一人在玩游戏外,其他都在用Facebook聊天。
   通过Bandwidth Place在印度孟买的服务器,我测得这里的下载速率为1.2Mbps,上传速率为1.53Mbps;实际使用时,也能在Youtube上流畅观看360P的视频。与此前《PCWorld》报道的0.3Mbps相比,我所侧得网速已有了显著的提升。
   这家网吧收费为每小时400基亚,以半小时为单位计费。老板是一位30岁上下的男士,他告诉我,仰光的网吧上网费用大体相当;过去网速较慢,最近有了一定提升,网络也更稳定了。
   “为什么缅甸人都来网吧上网?”
   “便宜,快。”这位英语不太流利的老板用两个简单的单词回答了我的问题。
   除了放松对互联网的管控,缅甸政府还计划逐步打破移动通信市场的垄断。今年6月,缅甸政府宣布向两家外国运营商——挪威的Telenor和卡塔尔的Ooredoo发放牌照,允许它们在缅甸运营移动通信网络。这一举措受到了西方媒体的广泛关注,《纽约时报》将这次竞标称为“里程碑式的通信竞标”。
   竞争的加入有望使缅甸SIM卡的市场售价以及移动通信费用大幅降低,但实际效果至少要等到明年才会显现。不过戈佐相信变化会更快道来:“也许就在今年年底,因为东南亚运动会要来了。”
   今年12月,第27届东南亚运动会将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仰光和曼德勒也将承办部分赛事,这是该国自1969年以来首次举办这项国际赛事,届时东南亚各国的运动、教练员以及媒体、观众将来到这个正在由封闭走向开发的国家。戈佐相信,这次比赛正在促进缅甸的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加速。
   袁先生则不看好新政策能在短期内解决缅甸多年来的积弊。“富人更富了,穷人还是一样穷。情况在变好?那是获得了利益的那帮人说给外国人听的。”
中国势力的机遇?


曼德勒一家手机专卖店的华为手机报价单(货币单位:基亚)
   在发放新的移动通信牌照的同时,缅甸政府还计划在2015年时将该国的手机普及率提升至80%;如果这一目标顺利实现,意味着在接下来三年内,这个东南亚国家将出现近4000万新增手机用户。
   对于手机厂商们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商机,而拥有地缘优势的亚洲厂商们已经对这片蓝海展开了攻势。
   最积极的当属三星:印有GalaxyNote3手机和GalaxyGear智能手表的广告牌醒目地悬挂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而此时距离这两款产品全球发布尚不足一月。索尼则瞄准了仰光街头的出租车:许多出租车除了在车身上刷有索尼手机的广告,还会还车顶的“Taxi”标牌旁在摆放一个印有索尼LOGO的牌子。
   相比日韩厂商,中国厂商在缅甸投放的广告并不多,但在PC、平板、电视、手机等各个领域,中国产品都已成为主流:联想和华为的LOGO被挂在了许多3C专卖店的门口,走进店内则可以看到更多的中国品牌,从中兴、酷派到海信、TCL再到蓝魔、优派,这些厂商的产品所占据的空间远超欧美和日韩厂商的产品。
   在这个正极力摆脱贫困的国家,拥有价格优势的中国数码产品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不奇怪;事实上,在手机领域,由于一些贴有“G3”、“天翼”标识的合约机流入缅甸市场,中国厂商的价格优势更为显著。不过,在凭借低价占领市场的同时,一些中国厂商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优势,其中最突出的当属华为。
   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三方机构发布过缅甸手机市场份额的数据;不过根据我在两个城市为期六天的粗略观察,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中超过一半用的都是华为手机。昂内缪的说法也印证了我的结论:“在缅甸大概有60%的人(指智能手机用户)用的是华为,30%的人用三星,剩下的是索尼、LG、苹果。”
   几乎所有的手机专卖店都会将华为手机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装修较高档的店内会重点布置华为和三星手机专区,廉价手机店铺内则大多会将华为手机摆放在货架上靠近门口的位置。在街头,也不时能看到有人提着华为的手提袋,或打着印有华为LOGO的遮阳伞,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华为在广告投放方面的劣势。
   除了销量,华为还在当地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在与几位缅甸人的交流中,华为是我听到次数最多的中国品牌。
   走下从曼德勒返回仰光的通宵巴士,我乘坐一辆出租车由巴士站前往仰光市区。司机是一位年近40岁的缅甸人,他听说我来自中国,便从身后掏出一款低端华为智能手机:“我用的手机就是中国造的!”对于华为,他的评价是“便宜,用户体验也很好”。
   昂内缪则说,目前在缅甸知名度最高的手机型号是三星的GalaxyS4和华为的P6,由于后者只要约300美元,不足前者的一半,因此受到了很多高端消费者的青睐。
   最能反映华为手机在缅甸的品牌影响力的或许是周边配件——无论是数码专卖店里的挂着的手机套还是路边小摊上摆的手机腰包,专供华为手机的配件都占据着半壁江山。
   在缅甸市场,华为的成功还不仅局限于智能手机——这家公司为MPT、Yatanarpon Teleport和Telenor三家运营商的提供通信设备,是该国通信领域最主要的设备提供商。
   随着缅甸的开放,会有更多的国际品牌在缅甸开展业务,中国厂商在高端市场上也势必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但与此同时,更多的用户还无力购买中高端数码产品,拥有成本优势的中国厂商还有着更广阔的市场可以挖掘。
   昂内缪告诉我,由于自己能说流利的英语,毕业后应能顺利找到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月薪大约400美元;如果能成为一名企业家,月薪则能达到800美元甚至更多,“但这只是在仰光”。他指着自己的手机告诉我:“如果不来仰光,我大概永远买不起它。”随后他有扯了一下自己花8000基亚买的名牌筒裙(缅甸男人下身穿的裙子,在当地是正装):“如果不来仰光,我甚至连这个都买不起。”
   迎来机会的不仅有中国的IT厂商,还有中国的生意人。在仰光一家名为PAPAYA的手机专营店,我们遇到了一位来自深圳的店员。这家店在门面不大,但装修较为华丽,除出手华为、三星等品牌的手机外,还销售iPhone和iPad。他告诉我,苹果并没有正式进入缅甸市场,店内所有的苹果产品都来自中国,iPhone5s的售价约合人民币8000元。
   他来缅甸不到一年,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却只会讲几句基本的缅甸语;他说这不会影响自己做生意:“能买得起这些手机的,不是会说英语,就是能说普通话、闽南话。”谈到在缅甸淘金,他说如今在这个国家确实有很多机会,“就看如何去把握了”。
   身为缅甸华人的袁先生同样在等待机会。他的父母和几个弟弟早已移民新加坡,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在新加坡读书,只有他和妻子还留在缅甸坚守:“在新加坡,你可以找一份工作,过着舒适安稳的生活,但不会有太多变化;这里则充满着变化,随时可能会出现改变命运的机遇。”
本文出自2013-10-14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40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