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可穿戴设备风云再起
  • 2013-11-19 11:05:47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程朋
  • 作者:电脑报记者 熊雯琳
【电脑报在线】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今年的热点。Google眼镜、三星智能手表,一大堆新奇的可穿戴设备蜂拥而上。Intel日前宣布推出“夸克”嵌入式处理器,进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处理器市场,这一举动无疑给时下热门的可穿戴设备来了一次“火上浇油”,那么可穿戴设备中的处理器有什么不同呢?将来可能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呢?本文将一探究竟。

  10月11日,盛大旗下掌门科技副总裁兼果壳电子代理CEO顾晓斌在微博上宣布,旗下果壳智能手表出货量已经正式突破10万台。这家成立于2009年的公司,在2012年11月脱离盛大体系,由盛大创始人兼CEO陈天桥胞弟陈大年负责,主要就聚焦在移动互联网软硬件业务。今年6月,果壳电子发布了两款可穿戴设备,其中智能手表独立运行安卓4.1智能操作系统,而智能戒指则配合智能手机使用,两者进行信息交互。
  不过,顾晓斌坦言,10万台销量看上去风光,背后投入也非常多。由于发布之后预订量超预期而产能不足,手表遭遇发货延期和供货不足等问题,为保证手机固件每周更新,果壳的工程师经常通宵加班,工厂也全负荷运转,再加上免费送手机手表等政策,才扛过这一关。
产业链脱节 暂时还是半成品



  

  苹果iWatch成为目前业界最为关注的可穿戴设备之一
  
  从对可穿戴设备的终极诉求来看,人们期待它能够颠覆智能手机,至少以独立的数据采集、计算、传输能力做到手机所不能做到的事。不过,就国内外目前在售的产品而言,真正的问题在于产品形态集中,“只是形式上可穿戴”,也就是所谓的半成品。
  周鸿祎也在10月底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公开表示,并不看好目前市售的这些华而不实的可穿戴设备,尤其是智能手表,“智能手表有很大弊端,把Android应用做在手表里,手表屏幕又特别小,不能操作,很多所谓的智能手表功能都很酷,也很有趣,但都是给顶级人物用的,对普通人来说华而不实。” 
  一位Google Glass的使用者在微博上表示,佩戴Google Glass之后5-10分钟就会发热;其次屏幕太小,对眼睛不舒服;另外功耗也是一个大问题,使用Google Glass基本上1小时就需要充电。
  朱继志带了三个月的Fitbit手环就坏掉了,而拿下来它来,朱继志也没有觉得缺少什么。“这和我们使用的电子设备完全不同,手环每天都要佩戴要折腾还要防水,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门槛相当高。”在他看来,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可穿戴设备只是走出了第一步,也就是一个带有传感器的设备,软件和社交分享平台(服务)还非常薄弱。“比如手环体验相对较好的Jawbone UP,它的社区分享是毫无意义的。”
  显然,除了产品本身的硬件技术,软硬件的结合给产业链上的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此前,成都乐动(咕咚网)创始人申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从行业来说,穿戴式设备是软硬件结合里的分支,苹果、Google、微软等巨头都在做软硬件结合。这对创业公司来说有很大挑战,以硬件为例,就需要涉及供应链、IT设计、材料等等多个环节,并不像普通手机应用软件一样,只需要升级更新就可以完成。
  实际上,这也反应出可穿戴设备产业链的核心问题:各环节脱节、未形成闭环。
  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前不久在公开场合曾表示,“不看好谷歌眼镜等可穿戴设备。”在他看来,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掘金是个复杂且系统性的问题,需要整条产业链配合操作,但目前产业链还未成熟,因此大规模商用化仍需时日。
  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童子平也指出,可穿戴设备的门槛不在于硬件,而在于服务、应用以及数据平台。可穿戴设备要想取得大成功,云端数据平台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业界人士认为,在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市场,缺少的并非是厂商,而是一个类似 Android、iOS 一样的平台,让所有的相关的可穿戴设备都能运行和进行数据存储。这个平台能够疏通产业链上的上、下游,并连接用户、厂商与开发商。
  “现在大规模的产品上市,其实也是一个试错阶段。”在朱继志看来,现在还很难看到未来谁能够更胜一筹。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半年将有更多可穿戴设备上市,一窝蜂上马,产业炒热的同时也会有不少牺牲者。
本文出自2013-11-11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44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