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0/31 9:38:19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吴新
- 作者:
市场供需失衡
眼下,天然气运输有两种渠道。
一种为天然气管道,优点是运输距离长、价格便宜、数量可控,缺点是运输对象固定、初期投入巨大。
另外一种为海运,即在输出国将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至出口港口,在港口加工成LNG,再通过专用的LNG船运至输入国的进口专用码头,经建设在港口附近的转化站转化为气态天然气,再通过管道分派至各用户。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运输距离无限制,缺点是成本相对更高。
不过,当下欧洲缺天然气,也无所谓成本了。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披露的数据显示,美国公司每一艘驶往欧洲的LNG船可赚取超1亿美元的暴利。
于是乎,LNG船在市场上可谓一船难求。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全球LNG船数为700艘,重载重量为5.1千万吨,其中欧洲原本拥有145艘LNG船,如若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全部替换成LNG,需要增加233艘LNG船。
如此一来,LNG船成为了“香饽饽”。
据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LNG船新船订单量已经达到了131艘,超过2021年的86艘,刷新了历史纪录;同时,17万方大型LNG船的建造成本也一路上扬,目前已经达到了2.45亿美元;未来10年内,LNG船海运量将增长65%。其预计到2030年,海运量将从2021年的3.8亿吨增至6.3亿吨。
须知,LNG船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具有高附加值、高可靠性与高技术的“三高”属性,目前中韩是这个赛道的主要玩家。
不过,韩国三大造船厂的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7年,那么中国船企或可以站出来获得更多的订单。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造船企业新接大型LNG船30艘,占全球总量的32.6%。
对此,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信息部副主任曹博:“建造大型LNG船的技术难度主要在LNG液舱维护系统。全球投入实船应用的系统有5种,其中法国GTT公司的薄膜型围护系统几乎垄断了世界大型LNG船市场。”
目前,中国有三家企业已涉足LNG船制造,另外有两家企业已入局。
譬如,2022年9月,扬子江船业正式获得法国GTT公司资质认证,成为中国LNG船首家获此资质的民营船企。
高景气并未体现在业绩上
中国LNG船崛起势不可挡,那么资本市场中又哪些值得关注的LNG船概念股呢?
中国船舶:中国船舶是国内唯一拥有LNG船制造能力的上市公司,旗下的沪东造船是我国涉足LNG船的船厂,旗下的江南造船与大船重工也分得一杯羹。
可以说,中国船舶具有最纯粹的LNG船概念。
对此,中国船舶在机构调研中也表示:“LNG船运输市场维持高景气市场行情,欧洲地区对LNG需求激增,支撑了全球LNG贸易整体增长。公司目前船舶订单排期已至2026年,去年新接订单中新能源类订单占三分之一。”
不过,LNG船的高景气,暂时对其业绩的影响不大。
2022年上半年,中国船舶的营业收入为239.75亿元同比减少11.54%,净利润为1.96亿元同比减少24.66%;毛利率为8.62%,较去年同期少了1.64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8.62亿元,去年同期为-10.02亿元。
东吴证券表示:“公司是造船旗舰上市公司, 民船受益周期向上有望贡献较大弹性。船价上涨情况下,新接订单价值量上升,随着2020年之前承接的低价订单逐步消化, 公司业绩有望迎来较大弹性;造船板等原材料价格下降有望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
雅克科技:雅克科技是全球唯三、国内唯一的LNG保温绝热板材供应商,客户包括江南造船、沪东造船、大连重工等重量级企业。
因而,大单不断。
譬如,2022年9月14日,与沪东造船签订LNG销售合同,合同总金额高达20.66 亿元,合同履约期为2023年1月至2027年6月,锁定了未来数年的营业收入。
另外,雅克科技还涉足光刻胶、电子特气、硅微粉行业,也拥有了半导体概念,从而颇受游资青睐。
中航证券表示:“公司平台型布局日臻完善,形成了以电子材料为核心,LNG保温板材为补充的战略模式。收购海外优质资产弯道超车,并打入海外核心客户供应链,技术实力国内领先。”
中集集团:中集集团涉足LNG罐箱的制造,LNG罐箱是LNG海运的快速补充形式,无需无需租用或新建大型LNG运输船,也无需建造或租用LNG接收站,利用现有集装箱船舶、集装箱码头、集装箱卡车等即可参与LNG运输,从而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
中集集团的子公司中集安瑞科是LNG罐箱的主导者。
不过,中集集团的日子并不好过,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21.26亿元同比下降1.45%,净利润为25.39亿元同比下降40.93%。
万和证券表示:“公司集装箱业务与车辆业务受市场整体需求放缓影响较大,但集装箱业务仍在历史较好水平,车辆业务海外市场表现出色,物流复苏也体现在物流服务与循环载具营收增长中。”
需要注意的是,LNG船概念股虽然在升温,但天然气期货价格却剧烈波动,再叠加欧洲“暖冬”的预期,后续这个概念可能没有那么乐观。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跟本报无关。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参考,实际盈亏自负。
更多关于 电脑报官网 的文章 |
Copyright © 2006-202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