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11/17 16:40:42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目前在SSD领域,不管是技术发展还是市场布局,都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态势
SSD的价格能一路走低,除了大规模生产使得成本大幅降低这一个因素之外,还有个很重要的缘由是NAND闪存颗粒的变化。最初的产品都是SLC颗粒,速度快寿命长,成本也相当高,接下来MLC成为主流,SSD的容量与性价比得以进一步提升,可是在跟机械硬盘的争夺战当中依旧有些力不从心。近两年,TLC渐渐普及起来,目前市面上的入门级SSD都是TLC的,比如OCZ Trion 100、浦科特M7V、闪迪X300等。有了TLC的助力,腰包不鼓的用户已经可以买到300多元的240GB产品,而当500GB左右的SSD普遍降至几百元时,需求临界点与价格门槛双双被突破,那么机械硬盘很可能面临毁灭性打击。不过,很多懂行的用户却对TLC颇有微词,甚至坚决抵触,IT产品的性能成本悖论在这里得到了相当充分的体现。
理论上讲,从SLC到MLC再到TLC,尽管技术其实是在提升,但性能与寿命确实一代不如一代。当然,既然是理论,那往往都是有假设的,假设制造工艺一直不变,产品规格、协议什么的也没有任何进步,那么TLC肯定会带来相当糟糕的体验,最明显的两条就是速度慢和坏得快。很多玩家抵触TLC,不外乎就是上述理由了。然而,NAND闪存是当前硬件领域发展最快的项目之一,更新换代甚至比CPU、GPU还要迅速,领头的三星、东芝不断地推出全球存储密度最高的NAND闪存。与此同时,SSD主控芯片制造商也没有闲着,新芯片层出不穷。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SSD的传输速率屡攀高峰,而且TLC的先天缺陷正不断地被化解,甚至可能消失。
很明显,如果是同一时代同种工艺的产品,TLC肯定不如SLC和MLC,但是今天最新的TLC必然比几年前的SLC还更强。再加之主控芯片制造商纷纷为TLC进行优化,使得TLC的寿命也能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性能成本悖论需要对成本妥协,否则带来的只可能是厂商、用户的双输。倘若有用户坚决要求SLC,并不是买不到产品,但是很抱歉,价格相当贵,比方说英特尔的一些专业级型号,不是普通消费者承受得起的。平心而论,今天的TLC早就可以满足消费级需求了,速度寿命均已过关,至于寿命方面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是用户心态所致。与其纠结于花更多的钱买SLC,从而确保数据安全,倒不如将差价花在备份设备上来得稳妥实在。
性能成本悖论是个挺有趣的话题,众所周知的一个典型是电灯泡。曾有专家说过,按照人类现有的技术,电灯泡的寿命轻轻松松就能超过100年,可那样的话灯泡厂存在一段时间之后全都可以关门了。电灯泡的例子比较简单,纯粹是为了维护灯泡厂的利益而在产品上做手脚,人们习惯后也就默许了这一行规。可是,IT产品却不能用这条理论来解释,因为技术变化太快,大部分产品尚未用坏就已经过时,如果造出太“皮实”的产品,就算对用户而言也是一种浪费,作为厂商则更难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立足。试想一下,尽管大家确实都很重视产品质量,也遇到过产品过快损坏的不愉快经历,但是用坏的IT产品和过时了不想要的IT产品究竟哪个更多呢?相信答案是惊人的一致。
iPhone是今天卖得最好也最贵的手机,粉丝们选择iPhone的理由更是千奇百怪,不过“耐用”这一条恐怕根本就排不上号。相反,曾经可以用来砸核桃、超级耐用的老品牌今天却倒下了。也许这个案例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但足以证明过度追求耐用的思路在今天是何其的古板。华硕已经悄悄地淡化了“坚若磐石”这句老口号,ThinkPad还属于IBM的最后几年,同样是因为过度追求与众不同,抬高了成本,拖长了研发周期,结果就跟不上新的竞争节奏了。今年,连新一代iPhone都开始广泛采用TLC了,DIY市场还有理由拒绝TLC这种低成本高收益的解决方案吗?理当被拒绝的应该是SLC和MLC才对吧。另一方面,NAND闪存有可能很快就沦为过渡产品,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效能大家都看在眼里,几年后的格局更是难以预计。在这样的趋势下,今天还纠结SLC或TLC,真的有必要吗?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